1
我的早期童年生活还是很幸福的,只要一放假,我就和村里几个小伙伴呆在一起疯玩。
我很庆幸我的童年生活没有被手机所占据,完全是和天地万物直接接触。
有时我们会去河边的大石块下翻找螃蟹;有时拿着自制的竹竿去树林里捕蝉;有时组成两只队伍打雪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不过,早期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我很快变得郁郁寡欢起来。
上初中以后,有的小伙伴去读了寄宿学校,有的兴趣爱好变得不同了,有的甚至离开农村搬到镇上去了,彼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我变得更加喜欢一个人玩了。
放学或放假以后,我喜欢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不过,我老是呆在家里,父母总会对我说:“不要老在家里闷着,不要太内向了,多出去和别人交流交流。”
有时甚至邻居也会过来“指责”我说:“都没看你出来过,老是不出门,真的不太好,要多出来玩玩。”
很奇怪,他们越要我出去玩,越要我出去和别人主动交流,我就变得越抗拒,变得更加让自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变得越来越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存在一种逆反心理,你要我往东我偏要往西,你要我立正我偏要稍息。
我不想让父母邻居觉得我终于出去玩了,是因为听了他们的劝告。
喜欢呆在家里,除了这种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以外,还有因为和一些曾经玩得好的小伙伴没有了共同语言,总觉得一个人做自己的事快乐得不得了。
当然,长时间一个人呆着,也会感到有些孤单。
但是,我那时还不理解孤独是什么,只是有一种很多人都不懂我的感觉。
我所喜欢的事他们不会表示认同,我所表达的观点他们觉得不重要,我渐渐和他们失去了共同的话语体系,再也没有强烈交流的欲望。
我明白了,我出生在这里,但我并不属于这里,随着以后认识的世界越来越大,我会在内心深处和他们越走越远。
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会开始流淌,一堵无法翻越的高墙会最终矗立,我最终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转悠,我的领地不再任意放人进来。
在这贫瘠的乡村,我觉得我是身陷孤岛了,我把我的房间变成了密室,在这里面咀嚼我自己的喜好,在这里面吞噬我自己的秘密。
就这样,我的少年时光面目全非了。我的整个少年生活基本上是沉默的、是灰色的、是荒凉的、是无人诉说的。
我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包围了,至今都没有突围出去。
2
读大学时,我和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彼此之间都只讲些不痛不痒的话,聊天永远浮在表面。
我不太喜欢那种很多人之间的聚会,因为人越多聊天内容越浅,而我比较倾向于一对一的聊天,喜欢深入对方内心世界的感觉,但在大学,这样的人很难找。
更多的人是表面上聊得欢,但一涉及到内心世界,我就开始退缩,我就开始崩溃,因为越聊越感觉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不幸遇到这样的人,我不会说太多,我只是点点头,只是说几句听上去幽默的漂亮话,只想聊天快点结束,只想快点一个人呆着。
比这更痛苦的是宿舍生活了,我和我的室友根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只能算是被强制被随意租在一间房子里过日子的人。
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我的大学就是一个逐渐和室友丧失交流欲望的过程。
其实,我和室友呆在宿舍时的孤独比一个人时的孤独还要孤独,毕竟关系没有闹僵,不是完全不交流。
有时为了避免空气过于安静,为了打破没动静却很怪异的氛围,不得不说几句话,不得不勉强交流一下。
每次这样的时候,我宁愿一个人孤独的呆着,因为一个人时的孤独好过群居时的孤独。
大学里和同学之间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比如不得不呆在一间宿舍里睡觉,难免一起上课一起吃饭,难免参加一些聚会一些活动。
在这种社交比较多的大学生活中,我体会到的孤独是在交流中别人完全不懂我的孤独、是表面群欢而内心枯萎的孤独、是假装幽默实则忧郁的孤独。
3
毕业工作后,我从之前群居中不得不丧失自我的孤独变成了个人存在感极强的纯粹的孤独。
我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过起了一个人的独居生活。
每天的上班时间是上午9点到下午5点半,工作内容是做网站编辑,就是写一些速成的文章。
由于这种工作性质,我都很少说话,每天和同事们枯坐在办公室里,用手指敲打键盘来“说话”。
我很能感受到我的存在,因为我写文章时常常走神,常常在脑海中漫游,常常思考我存在的意义,完全能够体会到不用和他人交流的孤独。
下了班以后,孤独的体验更强烈了。
上班时可能还要和同事交流几句,但下班后就能做到完全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了,甚至去餐馆吃晚餐也只是点菜扫码而已,根本不用说话,完全可以享受孤独。
我回到出租屋里上网、看书、吃东西,面对墙壁造梦,在狭小闷热的空间里真真切切的感受孤独。
有时,我也会去附近的书店,在里面看书、写作、观察挑书和看书的人,这是一种在人群却独立于人群、不说话也不担心尴尬的孤独。
对于这种状态,我是非常享受的,毕竟这种孤独是没有人掺和进来、完全属于自己的孤独。
每次从书店回出租屋的路上,我看着那些牵手的情侣、欢笑的人群,我就越加感到我是纯粹孤独的一个人。
我在人群中行走,没有人在意我是谁,没有人关心我在想什么,虽然是擦肩而过,却是远隔天涯。
每次一个人走着,我会变得很敏感,我会孤独的回忆我曾经生活过的痕迹,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大学生活,当然也就想到了平常交往比较多的大学同学。
不过,自从毕业以后,我就完全和同学断了联系,我不会主动去找同学聊天,当然也没有人主动来找我,仿佛从未有过来往一样,彻底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可能脑海里还有一些残留的交往记忆。
回到出租屋后,我通常会躺在床上,翻看朋友圈。朋友圈里,一些同学在感叹大学时光流逝得太快,一些同学说想重新回到大学校园,一些同学感叹一个人住着很孤单。
有些同学说孤独难以忍受,我却感到很享受孤独,因为我已经习惯孤独了。
甚至说,自从毕业后,我自认为我有的抑郁症要好多了,我治愈孤独的能力变得越来强了。
我对孤独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我长期一个人清醒的孤独让我变得不再孤独。
4
回味孤独,可能是出于我敏感多思的天性,可能是我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可能是我自己过度的想象。
但我分明感觉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我无法和父母进行真诚的交流,也无法真正融入任何群体,我只是总想一个人呆着,思我想思,做我想做。
海明威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就要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但我觉得,有一个不幸的少年更好。非常幸运,我有一个不幸的少年。
童年和少年的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影响着我现在的青年生活,让我对孤独理解得更加透彻,我明白了孤独是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是必须要学会的。
孤独是上帝赐给我平庸生命的最佳礼物,它让一个很普通的我在芸芸众生中逐渐苏醒。
在默默观察人群的生活中知道自己的渺小和伟大,于是开始对无趣寡淡的人生进行痛苦挣扎,进而陷入孤独的沼泽地,孤独得难以自拔。
在自己主动或被动营造的孤独中,我会去看书,在书中热烈寻找和自己相似的心,希望获得一些心理宽慰。
我变得更加爱思考了,即使一些思考过于不着边际,太过天马行空,但我感到了这种思考的乐趣。
我在这种思考中发现了一个隐藏得很深的自己,起初很惊讶,随即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快乐。
孤独真的很美妙,它不会让人陷入人群中的浅薄娱乐中,它会让人从日常琐碎中脱身而出,而是在和自己相处过程中,发现生命的乐趣。
人终其一生都在试图摆脱孤独,但孤独总是如影随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