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4开始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铁肩担道义的记者,但这个想法遭到了我爸的强烈反对,他用给记者的形容词和我的不大一样,“没出息”,“不适合女孩子从事”他坚持反对,我坚持要学,最后争议往往因为我还在上高二,据‘报专业’这件事还有一年的时间为由二草草收场。
怎么说呢,我当然明白他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我好,顺遂他愿,安安分分当个老师也不是一个很坏的选择,但我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坚持,有心中的热血江湖,记者真的是个很迷人的职业,像邵飘萍,法拉奇一样,他们在面对强权时的犀利怒斥让我看到了新闻人在权威面前的平等姿态和独立人格,这样难得。我爸总说那都是不好好念书,碰巧家里有两个钱的富二代去学的东西,不可置否,当然有这样的人,而且还不在少数,但起码我是真正地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记者。
最近看了郑若麟前辈的一个讲座,他谈到关于美国对中国的精神殖民,看完颇有感触,在这个西方世界掌握着话语权的今天,中国,如何骄傲的立于世界之林?“新闻”“广告”“建立以民族自尊为特征的自我意识”必不可少,我所在的十八线城市,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降到:“你看人家谁谁的女儿,考了一本,毕业后去外国工作嫁了个外国小伙。你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像人家一样。”言则,他们一女儿嫁了一个外国人而骄傲,外国人不也是两个眼睛一张嘴?外国人种比中国高贵?好好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自己所学全部奉献给其他民族?我们忘了我们曾经的口号是‘好好学习,振兴中华’。自己人已经把自己人看扁了。我身边总有大人讲:“如果在美国肯定不会,,,”“中国的政治已经彻底腐化,,,”我试图辩解,“我们不是总比被人差的,我们上下五千年文化和美德,好的领导人习大大,,,”可当我还没将话讲完的时候就被语重心长地教导:“你还小,,,政治上的事情你还不懂,,,”我只好默默地把没说完的话咽下。我的弟弟妹妹们都追求名牌,其实但从穿名牌来讲也没什么不对的,毕竟不可否认一些牌子的东西确实比较有保障,但,什么叫做“中国产的东西基本不能用,鞋子还是要买艾迪耐克,时尚就要跟着西方的审美潮流走”?如果女性不穿内衣在街上闲逛可以被称之为时尚的话,这样的时尚我还真是不敢苟同。我不是谴责小孩子,孩子无谓好坏,但他们会从各种渠道听到‘大人们’的言论,和以微博,qq为代表的新媒体上的评价,郑若麟前辈讲,媒体是舆论导向的风向标,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一种‘风向标’,像美国的《纽约时报》,法国的《泰晤士报》,他一直以为中轨的应该是《人民日报》,《文汇报》或者《青年日报》,但都不是,而是EF(全球中文网),英国创办的一个网站。言则,三分之二的的媒体凭借外媒对中国的看法来报道我们国家的时事,多可笑,所有的媒体都不可避免的有偏向性,但我们的媒体人是否能不成为偏见的附庸?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前列,但世界的话语权仍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垄断。中国不该只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还应该是世界历史的书写者。
《白说》里提到现在的年轻人学新闻都只是为了个饭碗,不是的,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对新闻充满热枕和向往的年轻人。国立靠少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于别人而全在于我少年,我少年,立志为中国话语权奋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