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是李笑来老师,虽然他的专栏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但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思考和学习的,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亮点。比如:
聪明人的标准是要有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首先为了不让标题给我自己立flag,我澄清两点:
1.我并不是聪明人,相当于那些已经获得清晰准确必要概念的人群而言,我实在是太浅薄了。
2.本文的观点仅供参考,毕竟每个概念经过人为加工又是不一样的概念。
聪明人的标准为什么是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在直播中,他用一句话概括了聪明人的特点,那就是拥有一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他也曾在专栏中提出:概念是一切知识结构的基石。
他说,所谓的“独立”思考,对它最朴素的描述无非是: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所以聪明人的第一步,就是真正地理解一件事情的本质,而不是纠结于是不是记住了这件事情的名称。
为了验证这个结果,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观点的本质。在他看来,要想变聪明,必须先拥有概念,而且必须是清晰准确必要的。
如果仅从“概念”这两个字眼上来讲它的特征,李笑来老师分析的确实很全面。
清晰。
按照他的理解,聪明人所应具备概念必须要是清晰的,人在深入思考到了一个程度以后,会逐渐接近本质。那么越接近本质的概念,才会是越清晰的。
准确。
在我看来,准确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1.它必须符合正确的价值观,毕竟三观不正更容易导致失败。
2.它包含的信息、方式、过程必须是准确的。如果是道听途说的概念,或是自认为准确的概念,那都不是准确的概念。
我所理解的准确概念应该是经过思考的、经过验证的,最好是自己亲自实践过的概念。
必要。
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必须被我们理解。所谓的“必要”,不仅仅应该是现在对自己有用的,更应该是将来或许对自己有用的。
但在认知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不清楚哪些概念才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形容为“缺乏概念判断能力”。
因此我们才会经常寻求帮助,希望别人可以告诉自己一些“捷径”,或把思维结果直接转向KOL,也就是那些大V,希望他们能指点一些正确的路。
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近两年,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信息爆炸带来的连锁反应。这就更说明了在过去,信息是极其不对称的。
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能发现人们追求不对称信息时的渴望——靠贩卖信息就能赚钱。
不对称信息也可以被称为一种资源,资源收费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不对称信息,它也将贬值。
很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套路,纷纷走上了知识变现之路;同时很幸运的是,在中国知道这个方法的人,基数仍然很少。
接下来再思考关于概念的定义,似乎就非常简单了。
获取了更多的概念,提升了认知,人就会越聪明。概念需要长期积累,要想变得更聪明,就必须灌输自己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不排除李笑来老师通过贩卖概念来实现自己的财富增值,在此层面上,他确实是聪明人。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满足了我们获取概念的需求。
但具体是否清晰准确必要,就要看不同的人是如何实践的了。
另外,直播里有个关于积累非常好的例子:
(1+0.01)^365=37.7834
(1-0.01)^365=0.0255
这个励志公式告诉我们一年有365天,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后进步远大于1;每天退步一点点,你将被远远抛在后面。
这充分表明着认知随着时间的增长具有复利效应,也验证了李笑来老师的“聪明人”概念是正确的。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概念本质的学习方法,诺贝尔物理学家费曼分享了他的经验:
第一步,选择一个概念。这适用于任何学科的任何概念。
第二步,教授这个概念。把你的教授对象定位为小学生,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去解释这个概念。
第三步,返工。这一步针对的是第二步你解释不清的地方,再返回到原材料中,重新学习。当你可以解释清楚后,合上课本,继续第二步教授这个概念。
最后一步,回顾和精简。把你刚刚对于概念的解释写下来,然后大声读出来。如果有不够简洁或者听起来让人困惑的地方,那就再一次精简,用最少的文字去解释清楚。而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真的理解了这个概念的实质。
如何验证一万小时定律的准确性
问: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李笑来:靠时间,去钻研一件事情,并进行深入思考。必须要把问题放在心里,想的比谁都久。
问:为什么总有一些想法或点子,别人能想到,我想不到?
李笑来:因为你想的不够久。
我把他的观点引申了一下,用一种我们常见的概念来解释它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在直播中,他还提到了执行力。不过今天我们不讨论执行力,我们来谈谈究竟要不要执行。
用常见思维来解释这个问题确实很简单,毕竟前文已经提到过认知随着时间增长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当然牢记量变引起质变的本质。
如果说思考问题的本质就能引起质变,那么除了时间以外,它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对于任何人群,它的假设结果是否成立?
我们来一个个解决这些问题。
1978年拿到诺贝尔奖的西蒙曾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比较论文,他在文中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10 year rule)。
西蒙推测,国际象棋大师能够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储5到10万个棋局组块,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大概需要10年。
对于普通人而言,成为领域专家难道遵循的是10年定律么?
一般来说,普通人在刻意练习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意志力、认知水平、决断力等。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
天赋。
显然国际象棋是一个具备更高专业性的领域,不具备代表性,但仍然无法掩饰天赋所扮演着的作用:
并不是每个音乐家都可以成为贝多芬。
不过,我们也没必要争着去做贝多芬,如果目的只是为了实现某个目的,比如成为聪明人,那就把标准放在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范围内吧。
2009年,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在其著作中发表了关于刻意练习的观点,那就是因果关系论。
他表示除了重复以外,还应该建立始终如一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不断获取外界的准确反馈,并改进自己的表现。
这也说明了这10000个小时是十分注重质量的,而反馈就是检验质量的标准之一。
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在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范围内,保持高质量的刻意练习并时刻获取反馈,是一万小时定律的运行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