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领着低保开着宝马奔驰的新闻还没有过去,一位拿着低保为母亲寿宴办酒席的农民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触动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敏感红线。但与上次不同的是,为了尽孝心而铺张,似乎无可厚非,当地部门简单粗暴的处理措施显得颇失人情味。低保整酒,可否理直气壮?笔者认为,政府对于拿着低保花大钱的行为并不能一篮子打死,但个人也应充分认识到政策的人性化和体谅政策执行者的工作,自觉提高个人素养。

为孝心办酒席,不管多铺张,让老人”热闹热闹“,向来是一些乡村文化中不言而喻的默契。淳朴的热心承载着我国以”孝“为中心的传统价值文化观念。但道德初衷并不是评判一项风俗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刻板事实依据。当家庭生活尚且贫寒拮据,要靠节衣缩食和政策救济时,却为了”孝心“的风俗和名声大操大办,其实并不会给老人带来慰藉。如果要尽孝心,大可以在生活起居上照顾老人,从态度礼仪上尊重老人,从精神心灵上呵护老人,并努力勤恳地工作,减少老人的担忧。”孝心“要结合实际,”孝道“要杜绝形式主义。

村委的做法,显然缺少人情味。简单粗暴地取消农民低保,不只是对农民生活基本保障的残忍剥夺,更是对孝道的视而不见。诚然,扶贫工作存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人手不足等问题,对个别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不可能事无巨细地予以过问,但”精准扶贫“的题中之义本就在于对不同情况的特殊对待。当出现棘手、模糊的情形时,村委应本着追求质量而非效绩的实干态度和负责态度展开调研,而非一纸公文惩罚之、打发之。

”精准扶贫“并不是国家一厢情愿的帮扶,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公民都应自觉提高个人素质,在享受政策的同时,体恤政策背后的深意,理解并支持政策执行者的工作,对个人特殊情况,及时寻求政府理解和上报备案。在随后的相关报道中,提到村委曾找到村民进行沟通,村民采取了拒绝沟通的态度。这不仅无益于”孝心“的发扬,更为政府工作带来了难处。

此外,政府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分散基层工作压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工作质量,让扶贫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亲民性,建立特殊情况及时公示备案制度,对已查清的违反政策者严肃处理,对情有可原者给予更多人文关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