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89918/349beb59a83937bd.jpg)
文/青山若夫
过年前后,土家乡寨中开始热闹起来,经常能看到整酒的人家。
整酒,在土家文化中指土家人为了庆祝婚丧嫁娶而举办的集体活动。在过年时整酒,一来是因这时节比较清闲,二来则显得更加喜庆,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1.丧酒
每到过年时,总有一些老人等不起新年的到来便离开了人世。人们相信逝去的人是到了另一个没有疾病和痛苦的世界,只要是寿终正寝,村寨中便不会弥漫着悲伤的气氛,整丧酒成了一种追思和祝福的仪式。
整丧酒时,主家会安排道士做道场,通常逝者的儿女都会倾尽全力为逝去的人做一个比较好的道场,这样可以超度逝者的亡灵,在另一个世界里便可以少受苦难,下辈子投胎找到一个好的人家。
逝者的亲人在做道场时会“坐夜”,即守着逝者的遗体,在逝者入土前陪伴逝者在人间的最后一程。入土前一天,四里乡邻和逝者的亲朋好友会前来吊唁。逝者的儿女还会在灵堂前哭灵。哭得越伤心,周围的人便会认为越孝顺,也就会觉得逝者有福气。
酒席开始前,族中德高望重的人会向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告知逝者生前之事,逝世的具体时日,并对逝者一生做一个评价。
这样的酒席虽然氛围有些凝重,但中国孝顺的美好的品德会在整酒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把人伦之美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2.喜酒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整喜酒在土家人中也是一件大事。
土家人的婚娶有其独到的特色,最有名的便是哭嫁。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哭嫁歌一直是印象最深刻的歌曲之一。
以前整喜酒主家会大办三天三夜,现在最多一天的时间便会结束了。酒席上的饭菜也全是“一条龙”服务,主家不需要再提前几天去请村里的“大厨”来操办,自然喜庆的氛围减少了几分。
小时候,每当被大人允许去吃喜酒时,我们会非常开心。犹记得老人们告诉孩子,当孩子的乳牙换掉不长时,如果被新媳妇用指头摸一下缺齿部分,牙齿便会长出来,那时的我对新媳妇总是充满了好奇。
新媳妇嫁到夫家来时,会有很多的嫁妆。那时的交通并不发达,基本都是山路,所以嫁妆都得从新娘家抬到夫家来。小孩如果能被请去抬嫁妆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因为除了红包以外,还会有其他的礼物。儿时,我们抬不动大的东西,只能帮忙抗一些洗脸架之类的小物件,虽然山路难走,但也兴奋异常。
新媳妇到夫家来拜完堂后才会开席,拜堂仪式在现在的土家婚礼中还保存得比较完整,一般是两个本家的长者主持仪式。
在堂屋的香案旁,两位长着各站一方,新郎新娘到来时开始典礼。他们一般是用唱的形式进行,唱词用文言形式写成,里面有对先祖的感恩,新人的祝福,严肃而不失浪漫。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喜酒吃起来并没有那么开心。我去吃酒的几家,新娘子年龄都很小,十七八岁的年纪便嫁到了夫家,而丈夫一般都会大七八岁。
农村娶妻难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很多适龄的女青年都外出务工,过惯了都市的女孩子便不愿意再嫁回到农村。而农村的男青年没有好的经济条件便只能找更年轻的女孩子。故而新娘子的年龄开始变得越来越小,这一想象让人忧心。
除了喜酒、丧酒以外,土家人乔迁新居时还会整“搬家酒”,读书人考上大学时还会整“升学酒”等等。时过境迁,现在的整酒仪式化更加严重,很多人整酒并不是为了庆祝,只是为了收钱。人们对于整酒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开始反感和抵触起来。
不过在过年期间,偶尔去吃几次酒席,见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聊聊外面的新鲜事,一切恬淡而美好,浓浓的年味在酒席中流淌开来。
(转载请记得联系作者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