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画布策略?
最近在读万维钢老师的《高手》一书中学习到一个概念叫画布策略,是美国橄榄球队的助理教练贝利奇克提出的。他提出的画布策略是:你发现别人要画油画,你给他找个画布让他画。画里也许有你的功劳,但你的位置,是给人提供画布的。我的理解就是作为终生学习者要心甘情愿地给高手当学徒。贝利奇克从学校橄榄球队退役后,转型当了助理教练,第一份工作是录像分析师,纯实习,没有工资。然而他不辞劳苦,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教练交给他的任务,教练也被他的做法感动,于是交给他更多的任务,他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
二 为什么要实施画布策略?
我估计大多数人没亲自画过油画,但可能有机会看过别人画油画。我有幸在多年前参与了一个项目,有个立体画展示的方案,我参与评审观摩了几次,确实被当时的创意和效果给打动了。所以看到这个画布策略我觉得比较亲切,也觉得非常贴切。
很多人都自称为终生学习者,但在具体的学习或工作任务中却不可放低自己的位置,或者放弃自己当时的一点点私利去给别人做更多的事情,哪怕是别人象征性地支付一些酬劳。比如有的同学考上研究生之后,觉得自己成绩好能力强,不愿意为“老板”多完成任务,还傲慢地以为“老板”应该好好教你。在我们的工作中也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终究原因就是心态有问题,没有摆正自己当“学徒”的位置。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厉害,那么重要;其次,态度决定了思想,古话说的好“谦受益,满招损”,人生就是一块画布,我们的思想就是画笔,要想活出精彩人生,改变自己的心态,人生的色彩才可以绚烂夺目。最后,我们从学校或书本上学习的那些只是,要么是过时了,要么就是有问题的,总之我们需要向高手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知灼见。
画布策略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高手学习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与高手建立链接,你可以从内部了解第一手的经验。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当时郭德纲,岳云鹏、王宝强等来到北京打拼的经历,吃尽了苦头,想方设法拜师于有头脸的人物,他们刚开始北漂时就深谙画布策略的重要性。
稻盛和夫有个关于人生或工作成果的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就是说,人生和工作的成果由上述三要素相乘而不是相加得来。 他指出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甚至可以说“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这个词有点笼统,它是指人的心态,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也包括人生的哲学、理念和思想等等。我认为画布策略就是一项人生哲学,无数的成功案例说明了为他人铺路就是为自己的将来铺路。富兰克林给他哥哥的印刷厂打工时,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采用了画布策略,虚构了一个穷理查的名字,在他哥哥办的报纸上一次次地发表并得到读者的反馈,从而使他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be lesser,do more"——把自己放在更次要的位置,给别人做更多的事。拉丁语中有一句谚语,“比完成活儿更重要的是完善干活人的人格。”但是干活人的人格必须在干活中才能提升和完善。就是说,正确的人生哲学只有在拼命工作中、在汗水中才能产生,人的精神只有在日常的、不懈的劳动中才能得到磨炼。你帮助别人做的事情多了,你的影响力就很大,你就能做更大的事——这大概也是气度格局的力量。稻盛和夫说他年轻的时候还不知道“利他”这个词的概念,但他总是不断地劝告年轻人尽力为他人效劳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画布策略这种始终做学徒的态度会促使我们不厌其烦、默默专注于一件事情,持续不断地过好“今天”。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持续帮助别人的态度和行动,当我们为别人铺路的时候,实际上也在左右他人前进的方向。最终我们将平凡的自己变为非凡的自己。
我以为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实施画布策略的平凡的人,平凡的清道夫在工作上帮助他人,给他人铺路。不选择捷径,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认真、踏实地工作,积以时日,梦想变为现实,事业获得成功。也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企业不断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消费者的清道夫,为消费者提供了好用的“画布”工具,提高了消费者的效率,从而促进了这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画布策略从个人到企业具有普遍适用性,知道或了解这个策略比较容易,从知道到得到之间还有做到这个行动,正是由于大多数个体或组织做不到知行合一,做不到“利他”,所以只有少数的个体或企业做到了基业长青。
最后,把稻盛和夫诫勉年轻人的话分享给大家:“勤奋工作,满怀感谢之心,思善行善,真挚地反省,严格地自律,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地磨炼心志、提升人格。换句话说,全力以赴去做好上述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之所在。我认为,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意义。”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