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由余秀华的诗看到(王徵明/文)

由余秀华的诗看到(王徵明/文)

作者: 字涵 | 来源:发表于2023-05-30 21:31 被阅读0次

      浮躁的社会气息,所有人都身心疲惫,都试图寻求一种宁静、干净、积极、纯真自然的状态,显得无能为力,又不知所措,因而,只能依靠快捷简短的网络视频来抚慰心灵。谓此,不愿读书和“读书无用”成为座右铭,在日常言语里充斥着“他妈的”、“我操”等不文明用语,时时流露出简单直白、粗俗无聊、无畏无知,这与几千年来先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语言文明形成鲜明的对照,显得极其野蛮和苍白,甚至可怜。

        当下,余秀华文字的简单直白、无畏无惧,让更多不读书的人将压抑许久且无处释放的内心激活了。他们情绪高涨,狂叫着,高喊着,一如《范进中举》,又如《呐喊》,似乎找到了归属和久违的亲切,真的不可思议!一起来看看她的代表作《月光落在左手上》:

“我只是死皮赖脸地活着

活到父母需要我搀扶

活到儿子娶一个女孩回家

生活一无是处,爱情一无是处,

婚姻无药可救,身体有药难救在一千次该死的宿命里

我紧紧抓住一次活着的机会在这唯一的机会里

我唱歌,转动我的舞步”。

      余秀华的这些文字简单直白,躁动粗鲁,径直表现了她的率真,反映她及其众多人为了生活而无奈无助无望又无所谓的心里,那是她真实的状态,如同梵高和其画——多了份真情,然而,却少了很多品味,不能让人久久回味,更不能回视。这是外观和其物质的功利性占据了上风,而忽视了由外在酝酿出内在的积极思想。当然,她撒泼似的文字迎合了很大一部分不读书的人和渴望率真的人,可文化艺术如同纯粮佳酿有其品味,并不是简单粗暴式的干爽。

但看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让人久久回味!事实上,文化是人们苦苦追求和向往的,文化网络关注度却最低,网络文化的盛行,使得真伪模糊,美丑不分,这是文明意识的退步,仰或说是一种病态,也从中显示出读书的重要性。反观教育,教育的起始是实在的,倾向于技术和方法,至高点则是虚飘的,倾向于感悟和精神。大学教育是先上再下,注重人格思想的端正,大师则是思想境界的高度,起到引导作用。读书,学文化是从下到上,是遵循渐进的过程,逾越一步只能顾此失彼,不会体会到其中的味道,由此,“不读书”,“读书无用”很可怕。

      这个时代是个扭曲的时代、疯狂的时代,看似繁华和精致,却掩饰不住那份粗俗、无味、无奈和盲目而引发的焦虑,距离原本安静干净空灵的心境越来越远,距离回归自然越来越远,这和经济多少关系不大,这是精神的沦陷。纯粹艺术中那份宁静干净空灵,谁愿意享受呢?

        努力的冷静一下吧!


相关文章

  • 由余秀华的诗看到(王徵明/文)

    浮躁的社会气息,所有人都身心疲惫,都试图寻求一种宁静、干净、积极、纯真自然的状态,显得无能为力,又不知所...

  • 梅花诗

    文徵明 杂花诗—梅花

  • 动态(王徵明/文)

    绘画动态若仅仅处在简单的描摹(包括写生和默写)那是刻板而无生命力的。 中国古人没有学过西...

  • 活着(王徵明/文)

    美好的意愿在进行,时间却无法停下来。每个人内心的各种表现及行色匆匆,无非是为怎样活着,怎样度日而做出各种姿...

  • 人品(王徵明/文)

    人品是人在社会道德体制下处事的综合反映,通俗意义是处事公平或甘愿失去所呈现的品格。西汉时的戴圣、戴德编撰的...

  • 衰老(王徵明/文)

    无论怎样的涂脂抹粉、做皮肤收紧手术、着装、加强锻炼、提高饮食、服用药物,却总也掩饰不住逐渐松弛的皮肤和老去...

  • 爱情(王徵明/文)

    对爱情的执著在古代不胜枚举,单纯对爱的获取使我们愧叹,如元代时的作家白朴的《墙头马上》里裴少俊与总管之...

  • 秋天(王徵明/文)

    秋天,是一个现实又让人幻想的季节,一旦沾染,思绪就会情不自禁的涌动!历史上大凡优秀的篇章和可歌可泣的故事...

  • 由余秀华想到王小波

    快四十年了,我没有离开过横店 横店尾部很轻的方言,如风线下沉 一个人就是一个下沉的过程,包括庄稼,野草,兔子和经过...

  • 文征明人气最高的三幅小楷

    文徵明 同义词文征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一般指文徵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余秀华的诗看到(王徵明/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pe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