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老师的一句心灵鸡汤,可谓是防范雾霾、对待雾霾的一本正经的“废话”。
心灵鸡汤作为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法兴起于美国并被推广至普通人的心理治愈书籍,经久不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中国社会,心灵鸡汤也随着媒体等途径不断地输送“营养”给那些被众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们。
然而“太稠”的“鸡汤”是有毒的。
心灵鸡汤以一种盲目乐观的方式逃避现实。现实是深海的沉船,是废弃的矿井。唐福珍自焚抗暴力拆迁、孙中界断指抗钓鱼执法、张海超开胸验尘肺······现实若不正面对待,直面解决,财富便无法被打捞,金矿便无法被采掘。面对雾霾,若是以于丹老师的心灵鸡汤去面对,便只是一种消极的“逆来顺受”。现实问题若是以心灵鸡汤的方式去对待,只期望什么都不做,期许它“自我净化”、自发地变好,那便成为一种退缩的人生观、退缩的社会价值观了。
心灵鸡汤进一步说,心灵鸡汤大多以“一个人在经历了努力后而成为富人”为内容。其宣扬的成功,会导致偏狭的社会的价值观、一元式的成功论。成功不再是克兰德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选择,不再是严子陵在“钓鱼台”与“庙堂”之间的选择,也不再是“做一个鼓掌的人”了。成功不再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是变成了“富有”的同义词。被物质化的成功观,只会使社会变得追逐利益、易粪相食。
再进一步,心灵鸡汤忽视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将个体的成功经验普适化。宣扬的理念有着“只要努力便能够成功”的暗示。忽略了客观因素的推动作用,过分地夸大主观能动性,使得渐进的过程变成运动式的口号。例如,“一年做不好,你可以用十年、二十年···”这类的鸡汤,然而现实情况是一年做不好的事情,大部分情况下你一辈子都无法做好。因为其中蕴含了你个人的资质,教育经历等主观因素以及环境,外部条件等客观条件。
心灵鸡汤“鸡汤”若是烹调得当,仍旧十分鲜美。
人们必须正确理解鸡汤的作用。心灵鸡汤的内容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坚定扶持,而不是对人或社会的进步提供解决方案。其令人感到振奋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鸡汤的主人公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在无论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力量。二战时期被投入纳粹集中营的心理学家贝特海姆和弗兰克尔的回忆录里都证实,一个人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仍有什么都不能做和发挥出自己最大力量这两种不同的境况。正是这份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使得人们佩服与向往。
因此,正如面对雾霾。心灵鸡汤的作用应该是乐观地对待雾霾影响后的生活之后再竭尽全力解决雾霾带来的糟糕生活。这个意义上,便同时实现了扶持乐观的心态和发挥出自己的最大力量这两个心灵鸡汤该发挥的作用。而不是像于丹的退缩人生观去面对雾霾。
作者:朱嘉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