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纳百川,不拒细流散文读书
功成不处—我读道德经(77)

功成不处—我读道德经(77)

作者: 南溪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23-10-13 15:42 被阅读0次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翻译】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弓弦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把它拉满一些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子持功高,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表现出自己的贤能。

    【我的理解】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把多余的东西删减掉,补偿到不足的地方。然而人之道,刚刚好相反,是损不足而不有余,为什么人知道是这样的?这就是反映了人的本性。人性本贪很多时候都是强者欺凌,弱者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只有吃青泥了。人之道的结果,那就是富者欲富,贫者愈贫,最终贫富差距太大的时候,那大自然的规律就会起作用,就会将损有余而补不足,将富者的财富拿掉,还给贫穷者。那么管理应该是怎么样呢?从现实社会的管理中可以看到,我们现在越来越注重考核这个考核的结果是为了鼓励人们多做贡献,然后多劳多得,这是一种好的趋势,但是不可走极端,必须还有一定的平均思想来约束它。在企业里面考核是为了鞭策懒惰的人,约束他们努力工作,但是有的人本性就不喜被约束,所以约束的多了反而起反作用,所以什么样的考核办法更科学,更能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不可能要求员工像圣人一样为而不持功成不处,所以我们必须从研究人的本性来研究企业的管理工作。前期应该是人之道,而人之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就必须符合天之道,也就是说开始的时候,收入的差距,因为考核要拉开,管理者要比被管理者有一定的多收入,但是这个收入必须是一个收入合理的范围,所以每年我们要分析收入者的收入变化是否满足他生活的需要,保证了他的生活所需,而且收入高者与低者的差异是否很大,如果过大就必须限制过高者的收入。一个企业肯定有一定的,它的平均性在里边,但只要不是大锅饭,鼓励大多数人创造财富,那这个企业才能不断走向辉煌,所以考核的东西必须是动态的,而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人之道受天之道的约束,人之道过犹不及,那么天之道就会起作用,这就是我理解的道德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功成不处—我读道德经(7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ra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