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复杂,简单的说,好课=内容好+形式好+人格魅力,如果非要量化:内容好(20%)、形式好(30%)、人格魅力(50%)。而“好”的效果标准五个递进层次“听的懂、喜欢听、记的住、用的上、有意义”。一堂好课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学了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学,并把学习的愿意和能力潜移默化到骨子里,堪称好课了!这样的老师也堪称圣人了,可以和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一起吃冷猪肉了。
一、内容好
1、能达成教学目标:熟悉班级学生状态,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和自己的昨天比较,大家都能得到进步。而大家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这个是原则,不是方法,更不是标准,需要去再落实才行。
2、逻辑严谨:老师有自己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
3、激发兴趣:通过课程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方法的兴趣。下课后还能主动过来和老师交流,而不是恨不得毕业马上撕书。
4、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正确的三观。在未来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课程的内容,用课程的内容实现自我价值。
5、与时俱进:能把最新的前沿知识带给学生,给学生与社会发展对称的信息,最新的行业发展动向告诉学生,不至于学生学到的教材内容都已经淘汰了,老师还在当成重点来讲。当然这点很难,需要老师不断的学习,到社会实践,到企业实践。
二、形式好
1、灵活的授课方式:传统的教学宣讲方式目前还是主流。虽然不断的教学改革,改的只是方法,而不是教学体质。教学形式变化,教学目标不变。素质教育要抓,科举方式不变。老师们只能在“分组教学、反转课堂“等形式里疲于奔命,副作用就是让老师们更加讨厌教学改革,不去深入研究更多更好的授课形式。加上学生安全等因素,导致45分钟只能老老实实的让学生们坐着。当然,这不代表不能增加授课方式,很多小的方法和技巧经过验证都是很好的授课方式。好的课程就是好老师要不断的研究授课方法、技巧,从而积累经验。
2、台风良好:着装得体,表达能力强,普通话这些都是基础。讲师要配合必要的手势,不要一直站在讲台后面。
3、深入浅出:讲课内容逻辑和层次清楚,能通过举例等方法,能用学生已知的内容导入新知识。比如最难的技术问题,二进制,我上学的时候就没听懂,经过深入的思考,终于用最简单的办法能给学生讲清楚了。
4、会讲故事:讲好一个故事会让学生明白许多道理,胜过千言万语。
5、能结合课程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老师比学生年纪大,还是应该有一些经历和学生分享的,如果有传奇经历当然更好,不过要注意和课程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听,我听说有个老师,从学生一年级就开始讲自传,到学生毕业才讲到“上山下乡”,这就太离谱了。
6、给学生自己实践的时间:在我的授课过程中,我会对学生们进行演讲、发言的相关训练,后期可以请学生自己上台讲课。达成“教是为了让学生会学习”的目标。通过课程提高的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若干年后,学生们早就忘了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上台发言的举手投足,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会使用工具呈现:比如电脑、投影、PPT等,这个貌似简单,推广和普及了很多年,其实已经成为了现在很多老师的障碍了。当然,板书,简笔画这个也得会。
8、留下必要的答疑时间:在课程结束前,有一个“答疑解惑”的时间,如果学生们都没有疑惑,可以做相应的小测试,用以检验学生理解程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改善课程。
三、人格魅力
1、有亲和力:老师对自己的定位是“与学生是朋友关系”,这样才会有亲和力。当然,下课是朋友,上课是老师,这很重要。良好的亲和力,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活跃课堂气质。当然,需要下苦工练习的时候,即使微笑也能“镇”的住学生,让学生们认真练习。
2、有幽默感:胡适在讲课的时候,讲了孔子,就写“孔说”,讲了孟子,就写“孟说”,然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就写了两个字“胡说”……直接提高了1%的亲和力,这个就是幽默感,当然,这个需要另一篇文章来论述了。
3、对学生公平:我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困惑,为什么有的学生迟到,老师不管?后来发现,好学生和“差学生”老师都不管。这样可能会影响老师的公平性,所以有些问题就应该一视同仁。在纪律上如此,在授课知识上更是如此。当然,遇到资质好的学生,可以多加指导或者推荐一些课外书以扩展其知识。
4、能和学生谈心:对认出学生,叫出学生的名字,这都是基础老师必会的。有时下课能和某个学生谈心,这样才能控制上课效果。否则一个学生可能影响几个学生甚至一堂课的效果。事实证明,很多学生课后和老师认真的沟通后,都会提高听课效果,好课功夫在课外啊!现在的孩子其实也非常需要有人交流,尤其是父母情况比较特殊或比较忙的情况下。
5、有共同语言:学生现在流行玩新的高科技?玩什么游戏?看什么书?听什么歌?看什么电影电视剧?看似个小问题,其实就是代沟,并且老师不愿意主动跨过去的鸿沟。其实这些并不难,在课下问问同学就可以,难的是老师回家同样有自己的柴米没盐酱醋茶的生活难题。当然,这个也不是没办法解决。比如流行某电视剧,老师看看第一集前半集,再看最后一集后半集,中间的脑补就好。当然,这儿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所谓的“最流行”在我们现在的学生中,最多受众也只有10%左右,因为现在学生的焦点都不太一样。
6、说话算数有威严:在不体罚的前提下,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有威严?前提还是和学生能成为朋友,这样你生气的时候,学生才会在意。上课你需要学生倾听时候,他才认真的倾听。
7、有个性:有个性,有激情,对于有一些观点要敢于表达。让学生认识到激情的力量,让学生知道老师热爱生活,热爱职业,热爱学生们。比如有次我上课时,把鞋脱了给大家看,同时发表演讲,就是因为连学校其它的事务太多,导致袜子磨破了,但是并没有因此迟到或者降低课程质量,相信学生们会有感触的。
8、有神秘的才艺:比如会唱歌、会跳舞,或者有其它能展示的才能。偶尔上课表演一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疲劳,还能增加学生中的人气和人格魅力指数。
9、只指导,不指责:这个是我的授课经验,指责就是说某某做的不好,指导就是某某事情应该怎么做。一味的指责只会让学生失去尊严和信心。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才能让学生建立起信心,从一个一个小的成功中蓄势大的功能。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小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会批评(现在叫辅导)、会表扬是老师的基本功之一,好的老师辅导和表扬都会让学生重新找到自信和动力,达成目标。
10、有耐心:“教不严师之惰”如果老师放弃太早,而学生根本不会坚持。学生不会做老师期望的事,只会做老师检查的事。所以在学生没有形成自主的管理能力之前,老师一定要不厌其烦的指导学生,从“规定”和“循循善诱”双重入手,直到学生养成习惯。比如学生发言后,要学会说“谢谢大家”。老师就要反复提醒学生,直至养成习惯。
11、老师错了要承认:老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老师也不是圣人,老师错了要主动和学生承认,尤其是迟到、读错字、写错字这类的问题,不但要承认,还要公开认错。比如我“氛围”读成“愤”了,而不是“分”,把“拈花一笑”写成了“捻花一笑”,学生发现了就主动承认,回去自己多加练习,别死要面子不承认 。
12、以身作则:老师迟到要罚站或做俯卧撑,用行为影响学生胜于说教。比如在上课时说“请XXX为大家分享一下……”,“谢谢,请坐”。这样同学们上台才会如此做主持。还有,老师进到教室,看到地面上有脏东西,直接捡起来。学生们都会不知不觉的养成好习惯。有时候学生没意识到,老师只需要点拨一下就能达到效果。当然,负面的“为人师表”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老师的终极目标是“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能独立生活、热爱学习、积极乐观、能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人,所以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渡人就是渡己”,学生成功了,老师也就成功了。当然,老师还要记住“施惠勿念”即使学生过年不发微信拜年也不要生气。
能做到这些的人,基本也成圣人了,谁又见过活的圣人?虽然没有圣人,但总好过没有好老师的目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