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育儿书,比如,《正面管教》、《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养育男孩》、《养育女孩》、《好父母好家教》、《父母的格局》、《读懂孩子的心》、《陪孩子终生成长》、《父母的语言》、《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蒙台梭利儿童敏感期手册》、《关键时期关键帮助》、《唤醒孩子的自律》《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儿童教育类的书籍。
育儿书籍告诉我们,要了解孩子心理,告诉我们方法,如何和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孩子,让人收获颇多,但是容易糊涂,不会举一反三。换个场景又不会用了。
每个育儿专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如果仔细分析后,会发现有三个共同的底层元素:
保持健康的身体。
培养积极的心理。
塑造成长型思维。
01 保持健康的身体:
好身板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个人的发展会受到病痛的阻挠,虽然也有身残志坚的伟人,但这只是个例,不是常态。我们需要把保持健康的身体,放在第一位。
02 培养积极的心理:
积极的心理是一件保护孩子心灵的金丝软甲,非常柔然但却异常坚固,能够抵御各种外在的心理冲击,护卫孩子一生的快乐成长。
03 塑造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则像一把宝剑,能帮助孩子披荆斩棘,勇于面对挑战,不会止步不前,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持续快速成长。
因此,基于育儿底层思维,得出判断育儿方法的指南针:
是否有助于保持孩子健康的身体?
是否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
是否有助于塑造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如果一个育儿方法满足上面其中的一条,都可以称得上是好的育儿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