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两个宝宝的妈妈着急的打电话给我,说老大最近常常说憋的上,很是痛苦,都没法上学了。但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就是憋的上。
这个情况还真的需要看心理医生呢。估计是有心理因素引起的吧。
孩子在妈妈的陪伴下入约而至,干净的衣服,大大的眼睛忽闪着,圆圆的小脸也很干净,不胖也不瘦身材很匀称,大约1.4米高,比起同龄的孩子算是高个了。这孩子看上去就让人忍不住喜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9591160/625bce7fffe41776.jpg)
很礼貌的打招呼之后孩子就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忽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看着办公室的一切,有点小拘谨呢。
孩子妈妈是个医务工作者,很清晰地把孩子的情况描述出来,也清楚地告诉我还是是足月顺产,没有重大疾病史,在家也还算“听话”。只不过自从一次喝珍珠奶茶后就担心“珍珠”进入气管了,妈妈解释了好久、好几天之后才打消顾虑。
“那你怎么就不担心了呢?”我好奇地问他。
“因为妈妈告诉我小气管特别细,珍珠要是真的进入一定特别憋的上,还会有咳嗽。”孩子很自信地大声说。
“那你的憋的上是不是气管里进去珍珠了呢?”我又问。
“没有啊,珍珠太大了,进不去。要是真的进入早就出问题啦。”依然是很确定地告诉我。
但我询问“憋的上”的具体情况时,孩子明确告诉我:从一说上学开始就有点难受,有点憋的上,然后就出门坐车,到了学习门口妈妈离开时最难受,进了学习进了教室还是憋的上,然后慢慢的就好点了。
怎么听着像是有点“分离焦虑”?我继续追问在学校里的情况时,孩子要求妈妈离开,不想让妈妈听。
原来三年级的这个宝宝学数学时开始有点压力,开始“有的地方学不会了”,有些题“不会做了,问同桌也不告诉我,那天我还给他一块钱呢,他就是不告诉我”,这是什么同桌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9591160/2429fe22c8ed389c.jpg)
“然后交作业时因为没完成就怕被老师批评。还真有好几次没写完、没写对”——作业让老师给扔出来,还被罚站在外面。这是个数学老师特别厉害,要是写错了还会“打人”,自己就被“扇了后脑勺”,“可害怕啦”!
“你千万别告诉妈妈,我上数学课的时候努力集中精力听,可就是没办法,一会儿就走神。所以听不进去,对了就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要是妈妈知道是我没好好听才不会,妈妈一定也会骂我打我……”
这娃,难道是注意力缺陷综合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
孩子的“憋的上”就在“胸口”,评了7—8分。那就是很严重了啊,不管是啥诊断,先处理“难受、憋的上”再说吧。
一个动力催眠小流程之后,孩子好奇地告诉我:好奇怪,不怎么憋的上了,大约还有2—3分。最奇怪的是在做催眠的过程中感觉好像“有东西在拨拉脑子,让脑子一下子就清醒了。”
这可是我第一次听到做催眠还有这样的感觉,还有这样的描述。不过不管怎样,孩子的“憋的上”减轻了。
当我和孩子妈妈聊起在家里的表现,以及我怀疑是“多动症”时,妈妈第一反应是否认:“怎么可能呢?他可老实了,一二年级成绩也挺好,就是上了三年级数学差了,不过给他讲讲还能听懂,还都会。”
然后在我提示下突然说:这孩子和他妹妹还真不一样,那些类比的作业我讲了好多遍他都不明白,但他妹妹这么小(5岁)一说就明白了。还有就是他自己没法安静的玩积木、拼图,偶尔看书都是逼着他看的,可他妹妹却自己玩的很好,这都能看好多小画书了。你说他走神,可是他又可会接话吧了,也可爱“操闲心”了。而且这么大了一不合他心意就会大哭大闹,有时还会特别敏感,一点小事就能“惹着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9591160/1ec99196872af295.jpg)
唉!越听越明确这是个“A娃”。并且还是个“敏感的A娃”。
如此看来“憋的上”只是“果”,“因”在注意力上。那些症状或者是“不想去上学、不想被老师骂”的借口吧。
找到因就好办了,治疗方案就是“药物+物理治疗+动力催眠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