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规划历史.地理.人文城市建设、管理及发展
城市管理的再思考—古人治理内涝的智慧

城市管理的再思考—古人治理内涝的智慧

作者: 6f7303428dc6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13:11 被阅读10次

前几日,一场罕见的大暴雪袭击了中东部,火车晚点,机场关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还有更令人叹息的事情发生,合肥的公交站牌坍塌导致十数人受伤,其中一名重伤者竟然伤重不治,实在是一件令人哀伤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数次发生了,例如每年的夏秋之际的暴雨,往往许多城市成为了泽国,排水系统极为不畅,整个城市都陷入了瘫痪。还有前几年在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因为相关工作的不到位,也导致了群体性事件。这样的例子很多,其实这些事件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政府城市管理的问题。城市管理往往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案,或者有预案而没有执行,等到事情发生以后,只能被动的应付,这种触发性的应对机制,使得政府疲于奔命,而且往往效果也不慎理想。今日,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他国的经验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城市管理,并不是最近才出来的问题,事实上,自从城市出现起,它就伴随而生。我们现在面对的城市问题,古人也要面对,比如城市内涝、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危机应对、城市规划等等,这些古人同样也需要解决。成都平原是我国的天府之国,其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人口阃集,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群。但是最初的成都平原可不是这样的,先秦时期,成都平原是一片水乡泽国,水流在土地上漫流而无定路,给当时的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成都平原的上岷江更是摇摆不定,成为了当地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秦国占领巴蜀之地后,李冰来到此处担任蜀郡太守,看到这种水漫漶不定的情况,便下定决心治好水患,不再让城市和农业生产处于威胁的状态。便在岷江上游筑堰修坝,堤坝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堤坝既可以防洪,又可以进行灌溉,从此成都平原成为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这样顺其水势的做法发挥了良好的自用,到现在成都平原还受其恩泽。那么,今日我们的城市为什么修建了这么多的排水设施,还是一下暴雨就被淹没呢?

都江堰

我们可以看看故宫的例子和宋代赣州城的例子。故宫位于北京,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秋季节降雨集中得特点,这种集中降雨的特点决定了夏秋之际极其容易发生城市内涝。那么当时明代修建北京城是如何考虑的呢?据《古人治理城市内涝有良方》介绍:故宫的地面硬化采用透水砖铺成,并且留有足够的砖缝,可以保证雨水及时被地面吸收。同时,路面具有一定的坡度,路面旁边有排水石槽、干沟、排水洞,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多余的雨水流人护城河,保证路面的畅通。建立了一整套的排水措施,防止发生内涝现象,这样一套立体的措施,的确也发挥了作用,历史上并未发生过故宫被淹没的记载。

再来看看宋代赣州城的例子。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市区外围多是200米至300米的低山丘陵,全市水系呈辐射状从东、南、西三面汇聚入章、贡二水,合为赣江北流。赣州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降水变率大,境内降水强度大,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4-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的42%,春夏之交的雨季,各方河流之水汇向赣州盆地,章江和贡江的年过境水量为277.1亿立方米,经常形成洪涝灾害。据《中国文物报》记载:北宋时期,赣州城的地位更加重要,赣州的城市建设也迎来了高潮,这个高潮的标志性工程有4个,分别是城墙、街道、福寿沟和浮桥。

赣州的排洪设施福寿沟

北宋熙宁年间刘彝任虔州知军时期,主持规划建设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建成了排水干道系统—福沟和寿沟,主沟完成以后,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支沟,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旁支横络”、“纵横行曲,条贯井然”,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赣州城内原有众多的水塘,福寿沟将这些水塘串联起来,形成城内活的水系,雨季可以调蓄城内径流,在城内雨水无法及时外排时避免涝灾,并且可以发挥养鱼、种菜、污水处理等综合效益,其原理与今天市政规划中的防洪措施相符合。今日我们仍能听到报道,当其他地方都在因为降雨而被淹没时候,赣州却仍能保持正常的运转,我们仍然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的高超。

今天的中国城市排污系统,采用的是通过地下排水官网进行雨水的收集和排涝,一旦雨量巨大,极其容易造成排水管的堵塞,而不能及时将多余的水量吸收走,进而导致积水,最终酿成内涝之灾。从上面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积水排放系统,不单单是用于排除积水,而且还有民用,如灌溉,养鱼的效果。他们的最主要指导思路是排而不是堵,我们当前的官网是深埋在地下,通过不同的管与管相连,进而组成庞大的地下排水系统,而排水系统又与排污系统共用,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节省成本和工料,但是一旦雨量大的情况下,和原有的排污物形成重叠,极其容易导致下水管道的堵塞,进而造成积水。而最终的污水和多余的积水最终流向是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容量是有限的,一旦暴雨来袭,很容易漫水。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已经有人提出了海绵城市的观点来处理内涝。将整个城市视作一个大的吸水海绵,利用尽可能多的物体吸收地表的水。我们知道,洪涝的增多是因为地表径流多,我们应该减少地表径流,这个有很多方法,比如多植树、植草,植物是吸收地表水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另外,在规划小区的时候,一定要种植一定的植物,既能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吸水的作用。在道路敷设尤其是人行道的铺设之间,空隙尽量大一点,以便降水之时可以排走一部分水分,利用城市的既有的人工和天然湖泊,把积水和湖泊、河流之间的关系打通,起到调节作用。最后,可以借鉴国外的排水管道建设,日本的地下排水管道又粗又深,考虑到了特大洪水的可能,在发生大降雨时,能够最大限量减少城市积水的现象,这点我们也可以借鉴。总之,关于排水问题,管中窥豹,更主要的是提高预案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事先的准备,这样才不会停留在被动的应付的阶段。

注: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中国文物报:古代城市如何防洪排涝?》和吴敏《古人治理城市内涝有良方》,在此表示致谢。

相关文章

  • 城市管理的再思考—古人治理内涝的智慧

    前几日,一场罕见的大暴雪袭击了中东部,火车晚点,机场关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还有更令人叹息的事情发...

  • Voury卓华P1.6微间距LED显示屏于滨州市滨城区执法监管指

    现阶段城市管理正在步入“智慧”时代,Voury卓华凭借过硬的软硬件综合实力,多次参与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大屏幕的建...

  • Voury卓华P1.8小间距LED亮相德州市商务局

    现阶段城市管理正在步入“智慧”时代,Voury卓华凭借过硬的软硬件综合实力,多次参与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大屏幕的建...

  • P1.6微间距LED显示屏助力滨州数字化城市建设

    现阶段城市管理正在步入“智慧”时代,Voury卓华凭借过硬的软硬件综合实力,多次参与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大屏幕建设...

  • 古人的智慧

    都江堰之行。 都江堰是一个景区也是一个县级市。车程距离成都大约两个小时左右。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举世闻名,不管是在四川...

  • 古人的智慧

    文/春风柳上归 看了央视的《走近科学》。我一直想去宁陕城隍庙访古,探幽。 周一与夫驾车,沿着蜿蜒曲折的210国道前...

  • 古人的智慧

    1.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 古人的智慧

    早上起来,精力满满哒,我们今天就要去都江堰了,听说那可是成都最富含古代科技的地方。 嘿嘿,你们知道那个地方科技在什...

  • 古人的智慧

    早上起得早,洗漱完毕才7点多一点,去了睡衣,穿好衣服,就拿起kindle,无意识的翻开以前保存的书,里面有一本...

  • 古人的智慧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语出自出自《管子 牧民》,据说是春秋时期大神级人物管仲之口,后又经过孔孟圣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市管理的再思考—古人治理内涝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zu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