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渐长,视力下降,所以不再总捧着手机刷屏,更喜欢听听广播类小说或文章。
近期听小说《红楼梦》及评讲,说《红楼梦》在写作技巧上集大成,其中体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代表人物贾政和贾宝玉。其实我觉得评讲中还遗漏了一点,王熙凤的法家思想,特别是在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丧事的时候。
贾政,不用说了,儒家代表,“天地君父”、“修身齐家治国”的入世态度;贾宝玉呢,最好一辈子当个清静无为的“富贵闲人”的道家思想,当然,最后随着大观园内的香消玉殒和树倒大厦倾,看破红尘,成了四大皆空的佛家和尚。整个红楼梦的开篇便是以一僧一道携着青埂峰的石头入世开始的。
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非芸芸众生所能及,姑且不必评论,也缺少评论的能力。
且只联想到历史上儒家、道家、法家的治国例子。
“乱世用典”,法家的典型人物,商鞅,通过变法,秦国的普通老百姓成了战场上的虎狼之师,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六国中脱颖而出,最终统一了六国。略有遗憾的是,变法人商鞅,自己最后却落了个“车裂”的下场。不过这并不影响变法法典被秦国几代国君接纳。
修生养息,道家无为,通常被认为是汉朝文景时代的事情,但我认为执行的最好的是汉惠文帝时代的“萧规曹随”。史上说,汉惠文帝对当时的丞相曹参每天只知吃酒却不理政务非常恼火,就去质问他,为什么不履行丞相的职责。曹参反问皇帝说:“陛下以为自比先帝如何?” 惠文帝说:“不如也。”曹参又问道:“陛下以为我与萧何丞相比,如何?” 惠文帝说:“恐不如也。” 曹参因说:“陛下既不如先帝,我又不比萧丞相。萧丞相留下来的法规已经是制定得非常好的了,我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贯彻它。” 皇帝方才恍然大悟,方不责怪曹参,成语“萧规曹随”也就流传下来。
儒家,大概是到了汉武帝时代才得到高度尊崇。儒家以“天地君父”为至高尊贵,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强调的是希望每个个体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相当于现在的道德教育。不过,效果因人而异,比如荣国府的贾政,既约束不了哥哥贾赦,更不能约束子侄辈分的贾珍和贾琏之人。好像从西汉的汉元帝,东汉的汉章帝开始,因为过于重视儒术,轻视法术,也导致王朝从此走向没落。”
可惜汉元帝的老子汉宣帝,虽然对儿子说出“汉家自有制度,吾以王道霸道杂之”的经典语句,却因为“故剑情深”,过于爱自己的妻子许平君,虽然知道儿子不合适做皇帝,最终不忍废之,导致西汉从强盛转向衰落。
大部分的国家治理都是“王道霸道杂之”的,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 儒家修内,提高全民素质,法家治外,规范国家治理。至于道家么,得看你前一任朝代的情况,前任法规鲜明,只需要“萧规曹随”,前朝是一个闹哄哄的乱世,那只有法家用典了。
历史上也有因人而异的,这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比如三国算是乱世时期了,曹孟德先生就扛着“唯才是举”的大旗,倘若他只是一味法家的洞察秋毫,恐也就不能聚拢各类人才,不能在三国中一国独大了。
三顾茅庐,刘备获得的是股肱之臣;祭坛拜将,刘邦获得的是常胜将军。这也不是儒家的自我激励能够实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