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觉得备好一节课真的很重要。无论一个教师的知识经验是丰富还是贫乏,若不进行扎实的备课,就难以将该讲的知识最好的传授给学生。因此,总愿意多挤出时间,多花点精力多准备准备。《花之咏》这节课,我花了两节课时间准备了两课时。先把电子教案和畅言中的资料看了一遍,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将需要修改的地方备注出来。然后再在语文书上进行第二次的准备,这次主要是分课时把流程写出来,以简明扼要的词句记录下来。以便上课的时候能根据环节把握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啰嗦和长篇大论的讲解。
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备课的确为更有效的保证了上课的质量。不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节约几分钟进行书写的指导和充分的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比如第一课时我准备了四个环节:谈话导入之后,把孩子们带入文本。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中的“我”是谁?这时发现孩子们读课文中存在大量的字词障碍,顺势引入第三个环节,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个环节主要是认字,写词并识记这些词语。再从词语中抓住难写的生字讲解,这就是第四个环节。然后孩子们认真练习,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第二课时中,直接通过听录音进入文本,设计比赛读,点名读,在这过程中具体指导阅读的方法。因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觉得没必要逐句逐段的讲解,让孩子们多读,可能更能把握文本的意图。然后在快结课的时候引导孩子们理解句子“我永远仰慕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虽然做了充分的备课,也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课堂中,每个环节都是独立的,衔接不够自然。过度不够顺畅。按部就班,将语文课上成了数学课,缺少语文味。我想,假如要在设计上做出调整的话,还应该在每个环节之间补充进入过度的内容,这样课堂上也就少了一些生硬,多了几分淡定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