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是很久的习俗,每年都会买点粽子回来,主要我是北方人,不擅长包粽子。往年,孩子们不喜欢吃粽子,不管是甜粽还是鲜肉粽,每次买了粽子孩子们都吃两口就不吃了。家里人也不喜欢鲜肉走
今年端午,我们自己公司团队推出了户外活动,其中一项活动就是包粽子,悠悠很喜欢这个活动,整个过程参与度非常高,很积极主动的要包粽子,说句老实话,我也没包过粽子,还好有老师提醒怎么包,并且老师准备好了材料,绿油油的粽子叶整齐的码在那里,还有黄橙橙的蛋黄,腌好的五花肉,红白相间,糯米和玉米渣也都泡发了放在那里,剩下的就是老师演示怎么包粽子。
悠悠很专心的跟着老师学,如何折粽子叶,如何加米,如何包第一步,看着她专注的表情,老母亲觉得以后有粽子吃了,哈哈。
不一会她还真的包了一个粽子,线也缠的挺结实,她很兴奋的拿给我看,妈妈你看我包的粽子。看着确实不错,我表扬她这么快学会了包粽子。
之后她很期待的问,妈妈粽子什么时候可以吃,我说要耐心的等三个小时,就可以吃了。她说我好想吃自己包的粽子,肯定好吃。
粽子煮了很久,直到我们互动结束的时候才好,她看见端上来的粽子,翻了很久终于找到自己包的,我说你怎么知道这个粽子是你包的,她说我的线是这么缠的,果然她有自己的标志,粽子还很热她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尝尝自己的手艺,果然有了自己的劳动在里面,感觉不一样。粽子剥好后,她第一时间咬了一口,真的好好吃啊 。妈妈你尝尝。我尝了一口,觉得鲜肉粽的味道不太喜欢。她却吃得津津有味。太好吃了,吃完一个又来了一个。赞不绝口,一边吃仪表说,自己做的粽子就是好吃 。
这个粽子因为有了她的努力所以显得与众不同,不喜欢吃粽子的她都可以一口气吃掉两个。孩子的学习和体验会让他们体会自己的成就感
5 岁的天天弟弟,会包粽子,连吃粽子都希望有人剥好,我说你要尝试自己剥开啊,他说打不开,让他仔细观察绑线的地方,从那里下手,当他解开线头,扯着线一点点打开的时候,大呼,太好玩了,原来粽子是这样打开的。接下来到粽子叶的时候他说我真的打不开了,我再次提醒,找到叶子的头,是不是就可以打开了,等他看到叶子头的时候,一点点撕开,粽子很黏,撕开叶子很不容易。
他说太黏了,我真的打不开,我拿来一个盘子,让他把粽子放在盘子里,他用小手笨拙的拉开,慢慢扯掉叶子,终于一个粽子出来了, 天天好开心,妈妈我自己剥开了粽子,我可以做到的。
看着他兴奋的小脸,享受自己完成工作的成就感。看着他大口享用自己劳动成果的样子,内心也非常开心。
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他们就能体会劳动的喜悦,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只是没有给他们机会。
最大的收获
其实我在这个营,算是对自己课程的梳理,首先师父的课程,不管左脑还是右脑,都给半路出道学习讲课的我来了个系统化的过程,
1、师父的课:
左脑:
课程逻辑,课程模型,在课程设计中一直觉得课程很散的,当我拿到这些模型和逻辑时觉得如获珍宝,这些让我有法可依,模型折腾了几次都不满意,刻意练习真的非常必要。觉得自己还是没有把握住方法
如何在课堂上用很多工具,我也在用着这些工具,可是却没有很清晰的知道哪些工具在哪些场合可以更好地使用,这里让我有个全局观。做到心中有数
右脑: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个对我影响也很大,毕竟我不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一直被吐槽课程不太生动,关注内容比较多, 趣味性不够,包括文章也是这样,所以讲好一个故事真的很不容易,经常也会不用故事,只是用案例,也很想讲好一个故事,这里讲故事的方法让我觉得可以尝试刻意练习。
幽默这个词对我来说太难了,总觉得自己应该关注亲和和底气,但是这次课程,让我知道幽默的必要性,也知道如何找到积累幽默素材,发现自己还是可以启动自己幽默的部分。尝试使用幽默还是很不错的。
师兄的如何野蛮生长也让我印象深刻,大量读书,并且能够真正的用起来。才可以真的实现野蛮生长,读书不求甚解是不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