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作者: 春夏AI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22:35 被阅读0次

    《望天门山》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长江水从中间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回旋;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李白乘船迎着阳光缓缓向前,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

      平日教学中,古诗的教学是我的短板,每当上古诗时,不是一问一答,就是老师一言堂。在教《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尝试运用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意,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学习诗歌。

  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以及专家的指导点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根据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本节课的课后习题所设定的,但是在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没有做透,教学效果不佳。

2.朗读训练不够扎实

(1)在这首诗中,初读,读准字音。在这首诗中,初读,读准字音。再读,整体感知,想象画面。精读,理解诗意。这是我本节课的的基本教学模式,但是课堂上却出现了初读并未全部读准的情况,马燕在读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这一句时,读错了出字,这是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并未预设到的结果,初读不过关,再读就有了困难。

(2)学生读的时候,强调自己读,自由读,却出现了齐读的现象,整堂课都是如此,表明学生对教师课堂上发出的指令并未遵守。

(3)师示范读不到位。我的朗读是短板,在这首诗中我的范读并未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比较平淡,没有感情,没有抑扬顿挫。

3.依赖网络资源是我这节课的一大失误策略,被课件绑架,导致课堂上被课件推着走,环节套环节,忽略了教学的本质。

4.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这节课虽然清楚的设计了教学目标,但教学难点没有突破,导入环节占用的时间太长,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原因而取消,学生没有充分的进行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没有得到落实。

5.教师没有融入到教学中,置身于诗外。

教师在教学中被学生牵着走,如:讨论从这首诗的景物中你感受到了哪些颜色时,学生对青山,碧水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学生谈到了江水、海水的颜色,教师没有将这一环节收起来,没有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6.教师个人素养有待提高,课堂用语较古板,不变通,没有深挖语言。导致课堂教学一直处于平平淡淡的状态,毫无生气和活力。

7.默写古诗并配上图画。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当如此美景展示在李白眼前,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他会说些什么呢?课堂陷入一片沉默,几十秒钟过后,有一位同时小声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俊美的山。于是,我抓住这个答案让学生体会李白当时激动的心情,学生带着激动、高兴的感情读诗句。最后,我通过“日边”一词让学生理解,太阳已经下山,金色的阳光照在水面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学生温暖的读一读最后一句。 

8.回字的讲解。

9.作业:

相关文章

  •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精读课文,以及“习...

  • 【68】《望天门山》教学感悟

    昨天晚上喂完奶,何老师上课一天的课也早些上床睡觉。然后我又被上了一课。何老师说记忆这个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把...

  • 《望天门山》教后反思

    窗前,我又在一遍又一遍地试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不仅有壮丽的山河,还有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创...

  • 《望天门山》案例学习反思

    干国祥老师认为,“教什么”的问题,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学生怎样,都应该是教研的首要问题。 也就是说,教的到底是“赵...

  • 给这座山起一个牛×的名字——《望天门山》解析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此处的天门山本不叫天门山,...

  •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 ...

  • 《望洞庭》教学反思

    我周日准备了《望洞庭》,说是准备,实际上就是借鉴了一节名师课。早上本来觉得有些信心,可是一节课上下来。两位...

  • 《望洞庭》教学反思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qy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