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给你断网七十二小时!
甘肃武山
榆钱春文学社 陈中杰
转自 教师帮
教育
当一个孩子开始偷懒,并且逃避现实的困难,求助于网络的虚拟快乐的时候,这正是废掉的开始。
01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如何被拉开的?
最主要的是看他把时间用在了什么地方。
这几天高考成绩陆续放榜,一直都在观察这些状元们都是怎样养成的。
比如今天广西高考成绩放榜,南宁二中的杨晨煜就以730分成为高考状元,推上了微博热搜。
他数学和英语双满分,创下了广西高考理科总分的最高纪录!
在采访里,妈妈说孩子从小就喜欢看纪录片,不爱看动画片,对科研非常感兴趣,老师则称孩子兴趣全面,文体皆全。
无独有偶,昨天有一对四川的双胞胎被推上了微博热搜,他们被称为高考最强双胞胎。
哥哥考分高达705分,弟弟718分,成为万千家长羡慕的对象。
记者采访的时候,两兄弟也称从没参加过任何补习班,学习效率非常高,
只读了一年半的高中,一半的时间都在冲刺学科竞赛。
看完这些别人家的孩子之后,我明白了,
当一个孩子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断用时间充实自己的时候,他成为状元就不是梦想,他以后的人生也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与之相对应的是,最怕的是孩子自己掉入庸俗的恶趣味里还不自知。
6月15日,一名男孩为了走红,打碎了 200 个鸡蛋从二楼的阳台上倾盆而下,倒在母亲的头顶。
妈妈被从天而降的鸡蛋液泼倒后发出惨叫声,而孩子却在楼上发出一阵怪笑。
视频发布后,男孩受到网友的猛烈抨击,最后只好公开道歉,并将视频删掉。
出名不成,反遭骂名。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公平了,选择把时间放在什么地方决定了一个人的出路。
有的孩子能通过求知欲对知识不断探索,获得学习的满足和成就感,收获深远的快乐。
而有的孩子只能通过游戏,搞笑段子,明星八卦等,一再刺激自己的感官,收获肤浅的快感,陷入不断的自嗨。
02
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
据统计其中大部分为24岁以下的青少年,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
就连香港知名女演员吴君如6月19号参加上海电影节的时候都宣称,自己接触短视频很多,而她13岁女儿则是每天都要刷。
翻开短视频平台,发现网红、宠物和孩子已经几乎霸占了满屏幕。
有的孩子不知不觉成为家长摆拍的玩具。
有的孩子则自己沉浸于屏幕的快感之中。
在地铁上,商场里,教室中,屏幕几乎已经霸占了孩子的生活。
近日,中国青年报联合问卷网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
数据调查显示:
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因为不止是短视频,还包括直播、游戏、肥皂剧、明星八卦等等垃圾快乐和信息,
正在一步步将我们的孩子拉离学习的轨道,让孩子输在精神的起跑线里。
03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赞的回答说,“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
短视频,游戏,肥皂剧,正是能带来短期快感的东西。
其危害之大,堪比毒药。
朋友的孩子读四年级,以前学习成绩很好,回家写作业非常准时。
自从接触了短视频之后,作业忘得一干二净,放长假的时候连着四五个小时泡在手机里也是常事。
朋友多次劝说都没用,而且女儿还会反过来质问妈妈:
“你自己都能玩,我为什么不能玩?”。
朋友哑口无言。
当她强行把手机没收的时候,母女俩就经常会为这事大吵,并且女儿更加不想学习了,又哭又闹,弄得她很头疼。
大人尚且还有一定的自控力,而孩子不比大人,他们的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尚未形成。
他们一旦陷入短暂的垃圾快感里,就只能一步步沉沦。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一项涵盖了1.1万名儿童的研究显示,每天看屏幕超过两个小时的儿童,在思维和语言测试中获得的得分较低。
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长时间看屏幕的孩子的大脑甚至出现了变化,他们的大脑皮层过早地变薄了。
大脑皮层变薄正是一个人变肤浅的开始,他们以后在生活里难以保持持续的注意力,失去了创造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做数学题太枯燥了,打一局游戏再写吧;这道题好难啊,软件扫描一下吧,不用费脑。
当一个孩子开始偷懒,并且逃避现实的困难,求助于网络的虚拟快乐的时候,这正是废掉的开始。
04
为什么不要让孩子沉迷于网上的垃圾快乐,更重要的是,它正是阶层固化的开始。
所有的垃圾快乐背后都是满满的“心机”。
1995年9月,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
会上,所有的精英人群都认为,全球化会加重贫富差距,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化解这80%的人和20%精英之间的冲突?
如何消解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快感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奶头乐战略,由英文词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
那一类能让人着迷、又低成本、能够使人满足的低俗娱乐内容,正是这样的奶头。
垃圾快感正是其分泌的乳汁。
政府通常会对有争议的内容实施管控,然而在奶头乐的体制中,只要不会撼动利益,就可以见到对低俗内容的放松。
底层平民带着孩子一步步在奶头乐里欲罢不能,而富人们却越来越远离屏幕。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设计了全球顶级科技产品的美国硅谷精英们,全部一致反对自己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克里斯·安德森是一家机器人和无人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评价电子屏幕时他这么说:
“在糖果和可卡因之间,它(屏幕)更接近于可卡因,我们以为能控制它,但它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能力。它直接被传送到了正在发育的大脑的愉悦中枢。这超越了我们作为普通父母的理解能力。”
他有五个孩子,他给他们定了12条与科技相关的规则。其中包括:
上高中前的那个暑假才能有手机;
卧室里不能有屏幕;
网络级内容屏蔽;
13岁才能用社交媒体;
绝对禁止使用iPad;
孩子不听话?那就断网24小时。
不止是安德森,包括苹果CEO蒂姆·库克、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等等,他们都禁止自己的孩子在高中前靠近电子产品。
甚至为了避免手机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连精英请的家庭保姆都被要求签署不用手机的合同。
相比起玩电子游戏,他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玩积木;相比起繁杂的线上课程,他们更愿意请一位老师与自己的孩子面对面交流。
设计出高科技产品的精英们克制着自己和家人靠近垃圾快乐,80%的平民百姓却低头自动扎入奶头乐的陷阱里!
05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写道:“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一一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一一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这个时代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文化的滑稽戏里,随波逐流,娱乐至死。
而总有人可以清醒理性地看待自己,认清这个时代的躁动,坚持充实自己,过上想要的人生。
真正的快乐,从不是简单的哈哈大笑,停留于肤浅的感官满足,而是知识带来力量,爱带来幸福,是精神的丰满与灵魂的富足。
每个家长以身作则,带着孩子发展个人爱好,读书、旅行、运动、认识世界的奇妙,感受人世的美好和复杂,
这就是在给孩子的未来增加灵魂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
愿我们都不在垃圾快乐里放逐,也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收获自己精神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