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1月23日大年二九的早上10开始,电视新闻、微信、微博等各类社交平台,铺天盖地的消息传来,常刷网的一部分人陆续反应过来,事情真的闹大发了,不再只是湖北武汉人的事,而是全国人的事。当然,此时,依旧有人高高挂起。
2019年12月31日,当地政府已经注意华南海鲜市场了,开始消杀工作,2020年1月1日,华南海鲜市场休市整顿,但是里面的商户们并不怎么恐慌。
吃野味,在国人的观念里,就不是个事儿 吃野味,在国人的观念里,就不是个事儿 吃野味,在国人的观念里,就不是个事儿 吃野味,在国人的观念里,就不是个事儿 吃野味,在国人的观念里,就不是个事儿 吃野味,在国人的观念里,就不是个事儿 吃野味,在国人的观念里,就不是个事儿记者采访的画面截图中,商户们都觉得正常,不以为然,毕竟平时谁没得过流感呢,特别又是冬天这种流感多发季节。
每年过年,多多少少多会听到家里议论,要去哪个乡下,那里土鸡/鸭/鹅好,放养的,一起约去买。
土味的家禽不能算是野味,但是人们喜欢吃它们与人们向往吃野味的性质是一样的。
不吃饲料,原生态,有活力,有营养。饲养场养出来的就是“不行”,要补还是要“野的”。你能买到还就不是一般人,在亲戚朋友面前倍儿有面子。
普通人,吃不消野味,还不能来点土味了更何况其他。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将野味捧上高台宝座的呢?
以下是不靠谱推测。
先回溯,看中原的老祖宗们。
《管子·牧民》中说“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粗糙点的解释就是,国家昌盛,源自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可以视作当时统治者的基调,国家是否繁盛的要素之一,看六畜。这里面六畜:牛、马、羊、猪、鸡、狗,才是被歌颂的主旋律。其他地区的人(当然那时存在强烈的中原优越感的地域歧视——蛮夷戎狄),官方观点:蛮夷可怜(一群土老冒儿的野人),没啥好吃的,只能林子里面找(蛇,虫,鸟,兽);戎狄可怜(一群土老冒儿的野人),没啥好吃的(只会养牛羊),专抢我们。
不论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生产力怎样,野味于他们而言,是鄙夷多过好奇。毕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活着才好。
再从最后一个皇朝的食谱看。
水陆八珍、满汉全席(自行百度),清朝不知道是不是巅峰。
选几个菜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象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头。
还有些药材:熊胆汁,蛇胆,虎骨,夜明砂(蝙蝠粪便)。
听着就是钱权的代名词。或许是真的有功效;或许为了生财“有道”;又或者是某些为了阿谀奉承的人,为了凸现特权阶级的高高在上,能得平民之不可得,彰显尊贵,不断推广难以获取、量少的所谓滋补圣品,治病良药。
凡求不得,总让人牵肠挂肚,寤寐思服。
从春秋到清,两千多年的时光,野味完成了从土鳖到贵族的反转,革了家畜的命,走向神坛。一直延续到我们这个世纪,驯养的家畜与之相比犹如泥云。
现代的医学技术没有替代的营养品和药品么?有,可它们被嫌弃不够原生态,不够新鲜,不够炫耀。
吃野味,它香么,不一定,但是吃野味的感官刺激,它香啊!
他们吃的不是这个物,而是这个物所能彰显的特殊权利与财富地位。
不论如何推广“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总有一部分人信仰“爬上食物链顶端还不能做点啥”?
供给与需求从来都不是单边的,看看戴比尔斯和钻石,满世界的崇拜,谁还能说什么。
就只有只要人还活着,就有人热衷于行走在灰色地带,热衷于享受与众不同的刺激。
2003年的SARS历时半年,17年后的新冠,可定也不会太久。我们每次都能总结大量的经验,我们的防控流程、应急响应、资源调配,科研技术等等社会职能,都能明显的提高不止一个层次。
然而事实是,不论发生怎样恶性的事件,不论造成了如何恶劣的影响,侥幸的总是认为自己是那个“万一”。
因为人真的太多了,多到不能每人都有谨慎的记忆,多到多年以后回看今天,就像在看远古的故事。
全国都有人吃野味,只是这次爆发在了武汉,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起怼他们。
下一次呢?过个些许年,再说吧。
用最悲观的话来总结: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还是好好锻炼身体,为祖国的强大做微弱的贡献,当你成为被连累的那个时,能等到国家救你。
——献给吸取教训的我们2020.1.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