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家长都拿这句话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从不勉强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于是,有的孩子今天喜欢画画,家长就满心欢喜送孩子去学,后来不想学了,也就任由他不学了;明天喜欢跳舞,家长又满怀希望送孩子去学,后来闲太苦了,也就顺其自然不再学了;再过几天,孩子又想学弹琴,好,家长再次毫不犹豫送去了,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又埋怨练琴太枯燥,家长依然尊重孩子的选择……最后,孩子可能什么也不想学了,什么也没学成。
可是,您想过没有,什么才是真正的兴趣?对一件事情还不了解时的喜欢,不能算兴趣,只能说是好奇。真正的兴趣是当你亲身去体悟、经历了困难坎坷、体验了喜怒哀乐等等,之后,你依然喜欢,喜欢这件事带给你的快乐,也喜欢这件事留给你的痛苦……正如老舍先生笔下养花的乐趣那样“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才是真正的兴趣。
而真正的兴趣是不会自己长出来的,是需要耐心、恒心去浇灌,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解去培育的。这个培养的过程,正确的引导很重要。
比如我吧,我很庆幸自己学习瑜伽的过程中,遇见了刘老师,她常常这样鼓励我:“姐,你练瑜伽很用心”,“姐,你练瑜伽悟性很高”,“姐,你最近进步真大啊”……说实话,刚开始我很喜欢瑜伽,是因为看别人练起来很美,可是自己真正练起来的时候,那叫一个累,那叫一个疼,那叫一个苦不堪言啊……你有过很久不跑步,突然跑了几公里第二天双腿灌铅一样的沉重酸痛感吗?那你可以想象一下全身都是那种感觉,包括你的脖子,胳膊,肚子,后背,双腿,甚至手脚……还有拉伸时的酸痛,长时间保持体式时的煎熬……我真是不止一次地想放弃啊!
可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就这么坚持下来了。现在算是对瑜伽产生了兴趣吧:因为每天都会想要练一会,哪天不练就浑身不舒服;因为每次练习我都很享受,即使是练习过程中的痛和累;因为一提起瑜伽就来劲,一练起瑜伽就开心……
如果没有我之前的坚持,怎么可能会有现在的兴趣?
再说说儿子吧,学习钢琴有几个年头了。最初他很喜欢,因为钢琴的声音很美妙,练习的内容也很简单,每次他都乐意学,乐意练。可后来,曲子难度逐渐加大,练习自然更困难,而长时间的练习也很枯燥,他表现出了反感——不想练新曲子,练习时磨磨蹭蹭……甚至说不想学啦!那时我也想到了放弃,与其学得那么痛苦,不如不学。可是,细想想,当初明明是他喜欢的呀,为什么现在不想学了?跟老师沟通,才知道,这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段时期就好了。于是,我跟孩子耐心交流,练习也更注重方法,最重要的是多多给他赞美和鼓励:“儿子练琴比以前更用心啦!”“我就喜欢听儿子弹琴!”“边看书边听儿子优美的琴声真是一种享受啊!”……
现在,他练琴基本不用逼啦,他还常常说长大要像他老师那样当个钢琴老师,最欣慰的是,他常常弹着弹着就完全陶醉了。每次看他摇头晃脑,全身心投入,我都暗暗为他高兴,也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
如果没有我们当初的坚持,哪里会有现在弹奏时的兴致?
还有,我班里孩子最初写日记时都很痛苦,很抵触,可是坚持一年下来,孩子们都悄然发生了改变。“我现在突然发现日记原来一点也不难写,现在我对写日记一点也不厌恶了,甚至已经形成了习惯……我今天本来想应付一下的,可不知道为什么,看见字少就想继续写”。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真实,也让我感动。坚持,让写日记成为了她的习惯,坚持,也一定会在某一天,让写作成为她的兴趣。
事实上,班里越来越多的孩子已经开始喜欢上写日记了,从他们为日记精心配上的插图和诙谐有趣的文字里我就能感受到:“我班的***,因为长得黑,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巧克力’……”“他的脑壳很硬,疯起来像一头被挑逗的公牛,不被他撞倒在地就够幸运了。”“受了表扬的***,像一只骄傲的花母鸡,好像头上顶的是一张粉红的毛爷爷,如果人在骄傲的时候脖子能变长,那他都能和玉皇大帝说上话啦!”……哈哈,每天看他们的日记也是一种享受呢!
如果,没有我们这一年多的坚持,又哪个孩子会对写日记感兴趣?!
所以,兴趣,不会自己长出来,你需要加一点引导,再多一分坚持……
兴趣不会自己长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