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主见,性格软弱,怎么办?
相信很多父母对上面的困扰都“感同深受”。看着面前这个过于执拗、总在纠结的小家伙,你是否检讨过自己?
你家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孩子选择了一样东西,你觉得不好(多出于不够健康、不划算等原因)。
于是就百般劝说孩子选其他的或者直接毫无道理对孩子选择否定。
久而久之:
★ 要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选择总不够好,父母真让孩子做决定时,他再没自信发表自己的声音;
★ 要么就是由于父母的强硬态度,孩子潜意识里长出“抗议”,从而性格变得执拗叛逆。
你是否想过,孩子总要长大,要面对很多需要决策的问题。学会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可以塑造孩子独立性、责任心和自信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技能培养。
虽然孩子不会一夜之间就变成一个果断的人,但是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且必须想办法帮助他们成长为这样的人。
下面小喵老师就分享4个方法,也许能帮助到你,让孩子更独立,变得有主见:
帮孩子认清各种层次的决定
有时,孩子出现“选择困能症”,恰恰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决定的是一件大事。由此,我们对症下药,不妨先帮助孩子认识到,决定有很多不同的层次,从而减轻他决策时的焦虑感。
例如要出门带哪些零食,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等,这些小决定远没有那么重要,可以快点解决;中等层次呢,比如买一套积木或是买一辆变形金刚,就是时候稍微想一下了。而那些重要决定,比如幼儿园联欢会要表演什么节目,则需要更多时间考虑。
这样,下次他又在为出门带什么饮料纠结时,你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告诉他,看喜好没事儿的,这只是小事情。他就不会感到纠结了。
给孩子树立榜样
面对选择时,孩子缺乏经验,不能预知做出决定的后果,也不会权衡每种选择的利弊。这种情境下,无形中孩子就有了一个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
因此,以后当你遇到做决定时,无论是要准备什么饭菜或什么时间去看望爷爷奶奶,都不妨与孩子商量一下。过程中你可以就每一种选择的优缺点加以描述,然后说出自己做决定的过程。
例如,爷爷生日到了,妈妈想送件礼物,妈妈可以根据爷爷的喜欢啊,礼物的实用性啊等等来选择下,让孩子全程看到,你是如何做出决定的。
这可以帮他了解,需要自己做决定时,要从哪里开始思考,要考虑哪些因素,做哪些努力,帮助他在心里画出一幅指明抉择道路的地图。
帮孩子缩小选择范围
有时候,父母高兴了给孩子自主权,让其在超市任意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玩具,期待他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这么做的本意不错。
奈何你总会发现,孩子貌似更迷茫了,研究表明,当人面对太多同等价值的选项时就会迷茫,因为在心底我们都不想拒绝那么多的可选项。
所以,这种时候父母可以缩小选择范围“宝贝,你想要这个变形金刚呢,还是这个超人呀?”这样一问,孩子就会感到容易很多。
当然,最后父母别忘了再加点料,要告诉孩子,这样的话下次就可以选择其他不一样的玩具了,以至孩子不会因为错过而太难过。
给孩子改变的时间
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更何况,很多时候孩子做不了决定,并不是他们没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
我们既然已经把上面3种方法应用到孩子身上,就请静观其变吧。
不要在孩子做选择时,一直不耐烦的催促他,或干脆强硬的引导他做决定,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积极性,反而功亏一篑。
给孩子充分选择的时间,更要给孩子充分改变的时间。坚信他能自己做完美的决定,这样一来,父母的自信才能转化为孩子的自信,从而离成功更接近一点。
小喵老师说
很多家长常常会这么说:我家孩子很听话又乖,成绩又好,就是没什么主见。没什么主见,具体的表现就是常犯选择困难症,优柔寡断。这让很多家长非常担心。然而,在抱怨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会没主见?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没有主见,最大的原因大概是他们觉得自己说了不算,所以就不想再多说了,久而久之就已经没有太多的想法了。而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父母不愿听取孩子的意见。
所以,从现在开始,按照上面的方法,让孩子更有主见。
来源:综合网络,仅作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