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阅读的大形势下,儿童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大事,针对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也已成为社会潮流。
尽管这些社会机构和人士的推动作用很明显,但在儿童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环境的创设方面,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依然是最重要的启蒙人和示范人。
作为父母,学会将教育的目光从孩子转向自身,与孩子一起成长,努力学习成为儿童合格的伴读人、做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实践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过程,也是自身成长的重要人生课题。
一、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
一个自己喜欢阅读的家长,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家庭是激活儿童阅读兴趣和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沃土。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在三岁前就开始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了。
研究表明,儿童接触图书的时间早晚直接影响他们在学校的阅读和学习表现。阅读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
一个孩子文学素养的形成一定不是一日之功,他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书籍一定是孩子从小到大必不可少的重要“玩具”,一对爱跟孩子分享书、讨论书的父母是孩子持续阅读、享受阅读的良师益友。
添置儿童的专属书架,让孩子自己可以随手可得他喜欢的图书而不受大人的限制;采购孩子喜欢的童书、教育部推荐书目、经典名家名作,选择权威出版社或者公认高水平翻译家的优质图书版本,为孩子创设优良的阅读硬环境。
每天安排固定的家庭读书时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把阅读当成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一二年级建议每天15分钟左右阅读时间,三四年级每天30分钟、五六年级可以达到45分钟左右,当然也可以根据每个家庭和孩子自己当前的阅读水平自行调整。
父母身体力行为孩子做榜样,自身成为一个成熟的阅读者,有良好阅读习惯,对阅读对象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一个资深阅读者的身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分享、交流和探讨,创设优良的阅读软环境是点燃孩子阅读能力,是助力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真正的阅读者的重要开端。
二、示范有效的阅读方法
家长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使用的阅读策略和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习得有效的阅读方法,身教大于言传。
通过翻看封面、目录,判断自己是否能够阅读,是略读还是精读;
通读全书后会有所感悟、产生怀疑、获得新知和思考后乐于分享,渴望与别人讨论,这些会体现在我们在书上的圈圈画画、旁白批注以及与家人的聊天对话中;
基于一本书的阅读,拓展延伸相关主题或作者的其他书目阅读,进行书籍相关兴趣点、困难点和疑问点资料的搜集查阅补充学习;
不断根据自身需要重复阅读经典,每次阅读都有新的发现,获得新的感悟,促进新的成长。
父母在孩子面前这种真实的阅读状态、自然的阅读过程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阅读者的现实参照和标准示范,其教育价值和效果远胜于语言的技能传授。
三、激活有趣的阅读游戏
专注阅读并非孩子的天性使然,需要环境的创设、榜样的示范,同时如果父母在跟孩子共读一本书后能够头脑风暴围绕书籍内容激活一些有趣的阅读游戏,让阅读与快乐的情绪和体验相伴,会让孩子的阅读更加主动和深入。
1、 插图游戏。
将书中的插图摘印出来,进行亲子接龙排序复述故事或者插图自由排序故事新编,帮助孩子回忆主体情节发展,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卡片游戏。
制作故事中不同人物名片卡、设计人物心情色彩卡、裁剪故事情节点关卡等并进一步设计创意卡片游戏,让孩子在对故事人物形象形成整体印象和主观感受的基础上深化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3、 绘图游戏。
绘制故事人物关系图、绘制情节发展曲线图、绘制精彩文本片段插图、绘制书籍推荐海报图等,鼓励孩子尽情展示自己的创造力,生成高质量、个性化的阅读成果,不断在可视化的成果中增强孩子阅读的自信和能量。
阅读这件事不应该仅发生在学校和课堂,阅读的伙伴除了同学和老师还应该有父母。
“大语文”教育思想正是倡导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和延伸,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与教学生如何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而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就是这一思想的最佳落脚点。
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合格的伴读人,是父母在用行为教育孩子,更是凭自律在成长自己。
教育孩子阅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尽好父母的责任,当然我们还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有效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