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看不见得。以文学为例。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但要在当代抬出几位文学大师来,却会让中国人为难。
除了莫言以外,现存的大师,可以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如余华,毕飞宇,苏童等人搬上台面。但即便如此这样的数目也只能是板板手指头就能数清。其余的作家,往往都走不出中国。
中国并非没有与其价值相称的木材,也并非没有真正的能工巧匠。然而,即便如此,要做出一套让世界震惊的家具来,作为人口最大的中国,也许还没有这样的自信。
当然,在我继续论断之前,我想说明。我不是拿了美元或日元来攻击中国人的"走狗",也不是应人之邀纯粹来炒作的"狗仔"。若论我自身,我会非常自信地承认: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这篇文章,也的的确确是出自一个留着中华民族血液的中国人之口。
我承认,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智慧性的名族;我也承认,在中华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乏历史性的脊梁人物;单就文化这一层,中华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断流的奇迹就会使我感到自豪!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居世界第一的国家,在文学上却没有体现出太多的优势来,这就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中国人没有拿过太多的国际性文学奖,这是事实。唯一一次的诺贝尔文学家颁给了中国人,离现在也有段时光了,恐怕,这些新闻已经不会使任何人感到惊奇了。
奖状本身也许代表不了什么,在许多时候,它更多代表一张白纸。著名的"推理小说中的桂冠诗人"钱德勒就曾扬言:"诺贝尔奖是颁给二流作家的"。然而,说这些话的人,往往是获奖者。对于那些没有获得奖项的人来说,这往往是一种证明,一种尊重,一种对自身实力的认可。
当然,再这样的世界上,不排除会有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如果只是代表自己,那倒也无可厚非,但国际性的奖项所代表的,往往就是一个国家。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日益崛起的国家,也将是一头全面发挥自身实力的雄狮。可以推测,在未来,中国将是一股国际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这样的国家如果得不到别国的认可,那么,一个国家的领导力和自信又在哪里呢?
以此,对于有能力拿到国际性奖项的人来说,他们就不仅仅代表自己了,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是以一个国家的形象出现的。他们,就是当代中国的发言人。
但情况往往不是出现在这类人身上,而在别处。
现如今,"文学商业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化现象。许多人将写作都理解为一种商业行为,而不是随心所发。即使真的需要一篇散文或者生活中的随笔,笔者往往也是为了稿费或其它而来,并不单纯为了"以笔写心"。
这样的思维当然不是如瘟疫一般,突发于某个时刻或某个时间段。自古有之。
没有稿费,无以润笔。
这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来的商机,以这种眼光来看,以赚取稿费来写作的行为,还算是发扬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了呢!现在的各种为了赚钱的写手,为了生存而选择那些低俗小说的平台……
文学留给人们的应该是"精神食粮",而不是垃圾!如果我们身边都是这些文字,那我们不是生活在垃圾堆里吗?那我们不就是生活在垃圾堆里的臭虫吗?
写作也许是一个简单活,也许许多人都将其看做一种技能,一种挣钱的工具。在中国,也许许多人认为,写作这东西,只要稍稍努力,谁都能写出好文章来,什么"文章发自心声" 全是胡说。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自身的素质往往就暗藏在自己的文章之中,这是无论如何也甩不掉的。毕竟这是笔者自己的文章,如果一位笔者能写出和自己性格毫无关系的文章来,那么这人的机械性质也未免太重了。既然一个人的机械性很重,那这个人与机器还差了多远呢?
文学是人的文学,是以人为本的文学。一个相当于机器写出来的文章让人来读,这不相当于"对牛弹琴"吗?我们能理解机器的文章吗?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变得越来越像机器吗?如果结果是这样,我愿意马上结束自己的这一生,并且马上承认自己后悔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
也许我只能说,当代是一个心气浮躁的时代,是一个连想静下心来,在板凳上闲坐一上午都无法做到的时代。
中国的快速发展的确让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了,但这样快速发展的中国却让中国人体内的热血沸腾起来了。中国的经济的确是走在世界的前面,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但如果中国能走在世界前面的,只有经济,我只能说,中国养了一批目光短浅的土豪!而这样的经济也一定如泡沫一般!
中国的"四个自信"中有一条就是"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仅仅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古文化是多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重要的还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各个时代都不缺能工巧匠。而且,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中国,应该在每个方面都占据着优势。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
当然,人再多也需要团结,否则,那就不仅仅是一盘散沙,而是大流沙——不要忘了,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