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间一点,万种情思绕心头,落梅一记,数千娇娥羞百花,世间女子皆因这额间的一记红梅而愈发娇俏,愈发妩媚。此间所说的“落梅妆”,又可称“梅花妆”,乃古代妇女之额上贴的梅花形的花子妆饰,开始盛行于南北朝时期。
缘起——关于“落梅妆”兴起的典故,后人王禹偁有诗《后土庙琼花诗》曾提到:“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 晚唐五代词人牛峤在《红蔷薇》中也曾写到:“晓啼珠露浑无力,绣簇罗襦不著行。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在《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中记载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大体上是说,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含章殿檐下休息,恰巧有一朵梅花落在她得额头上,宫女们看到后都觉得美丽非凡,竞相模仿,不久“落梅妆”就开始流行起来。但腊梅不是四季都有,于是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贴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这种装扮传到民间,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
“梅花妆”后来也有所发展,色彩上不只是黄色,还有红色绿色;样式上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动物形,比如小鸟小鱼小蝴蝶灯;材料也不只是金箔,还有纸片、玉片、干花片、鱼鳞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想来古代女子亦是多情,看似为了美颜而著的“落梅妆”,何尝不是“女为悦己者容”的妙心之作。古人作画尚有“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殊不知这女子额间的一朵梅花也是落妆飞仙的生莲之处。这从南宋词人汪藻舟行汴中,无意中看见了水中画舫上的美人额妆,都禁不住要作一首《醉落魄•小舟帘隙》便可管窥一隅,词中如是写道:
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
结儿梢朵香红扐,钿蝉隐隐摇金碧,春山秋水浑无迹。不露墙头,些子真消息。
本来在古人看来,在女人的额上做文章,是不严肃的,不过此首词写得细腻,风趣,流露的思想也十分坦率,却也是一篇佳作。由此更也可见,女子的一记落梅妆是何等的吸引人,何等的美丽,让词人心有所动,填词一首。
除此之外,古代的文人还有有不少描写“落梅妆”的诗词。
【湖山柳姑庙】 陆游
汀月生眉黛,溪梅试额妆。幽闺元不出,莫道嫁彭郎。
【酒泉子•记得去年】 牛峤
记得去年,烟暖杏园花正发,雪飘香。江草绿,柳丝长。
钿车纤手卷帘望,眉学春山样。凤钗低袅翠鬟上,落梅妆。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最后一首欧阳修的诉衷情,最能体现女子对“落梅妆”的衷爱。词中大致说——清晨起来,将帘幕卷起,看见满地清霜。天气太多,你用热气呵着纤手,试着描画梅花妆。都因离别的幽恨,所以你故意把双眉画成山的式样,浅淡而又细长。思念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是令人感伤。想要唱歌却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却又愁上眉头,这真是最令人断肠的事情。
试想,本来带着离恨,带着凄苦和悲凉的歌妓,在冬日的早晨临镜梳妆,仍不忘呵着手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足可见其对这一记落梅妆的喜爱。
吾亦喜爱落梅一妆,有缘定要想试上一回,效仿古人,一记朱砂点绛蕊,远山残黛隐落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