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如水年华,在岁月中匆匆飘逝,童年已经渐行渐远,秋风秋雨,撩起我柔软的情感,清脆的童音远远地从绿叶中飘来:
阿鱼笃笃潭,笃个阿鱼吃夜饭。头勿熟,尾巴焦,盛在碗里扑扑跳。
这是谁的声音,那么细腻,那么轻柔。外婆的那张慈祥的脸,还有那纤瘦的手又一次在我眼前浮现。一个木做碗,一把小勺,碗里一边是饭,一边是菜,一口饭,一口菜,我一边享受着饭菜的美味,一边聆听着外婆吟的童瑶,后来我长大了,也学会了,于是在喂弟弟吃饭的时候又是一遍一遍地吟唱。
童年不是一个人的童年,童年里有许多张熟悉的脸,还有我们的游戏和我们一起唱过的童谣。
“杏古塔,摇船载师太,师太勿有啦,载个泥菩萨。泥菩萨船头上撒堆屙。青菜炒豆腐,炒给啥人吃,炒给阿囡吃,阿囡勿要吃,炒给阿婆吃,阿三阿四抢来吃。”
还记得吗,坐在母亲的腿上,双手被母亲拉着,随着儿歌的节奏前后晃悠,朗朗的笑声里凝结着浓浓的母亲的爱。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勿完,拿着路,外婆勿肯放脱我。舅妈真要好,买个鱼烧烧,头勿熟,尾巴翘,吃得宝宝哈哈笑”
童谣,也是儿歌,是可唱可吟,往往都是带着幽默和风趣,用轻松通俗的语言传递着无穷的快乐。而且童谣里还凝结着民间的智慧和豁达。
“乡下姑娘问蚕信,买介十块软糕手里拎,绢钱老虎头上插,扒耳朵簪一丈青。阿爸爷,今年蚕花好勿啦,头蚕勿称心。二蚕当正经,再是一个勿当心,倒贴阿爸骂两声。”
“阿囡囡,呔呔哭,哭到大来踏水车。水车沿着一条蛇,蜒来蜒去扑蛤蟆。蛤蟆扑勿着,野菱缺只脚。啊咿哇,叫大妈。大妈勿有啦,大妈有啦马桶里厢绕小脚。啊咿呀,叫贰妈,贰妈勿有啦,贰妈有啦场子里厢打大麦。阿囡囡,块头大,大了帮那阿爸踏水车。帮那阿爸踏水车。”
“月婆婆,烧香拜舅婆,舅婆啦屋里囡囡多,拔个伢囡囡做老婆。三个铜钿红头绳,四个铜钿胭脂粉,妆得囡囡绝奇珍。严家坟,看戏文,黄豆箩里蹬介蹬,刺毛刺只花面孔”
“你啦勿里来,我啦阿婆啦屋里来。啥过饭?甜过饭,啥甜?枇杷甜。啥皮?高梁皮。啥高?云片糕。啥云?鸡蛋云。啥鸡?芦花鸡。啥芦?香炉。啥香?檀香。啥檀?龙蛋。啥龙?仙龙。啥仙?怪啦嗒神仙。啥怪?妖怪。啥妖?笋妖。啥笋?毛笋。啥毛?羊毛。啥羊?山羊。啥山,湖州南门道场山。”
童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特别是带着浓浓的乡音,以其独特的形式存在于世,而且代代相传。谁也说不清这童谣的作者是谁,始于何时,随历史而来又随历史而去,我的父母吟唱过,我也吟唱过,我的儿女们也曾经吟唱过。一代一代,永远地相传,童谣带给我满满的童年回味。
童谣,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还记得吗,小时间我们在一起猜过的谜语:
1.青竹杆,晾粉皮,白米圆子著蓑衣。
2.天上飞过,桥上走过,水里游过,泥里穿过。(打四物)
3.远看一头牛,近看没有头。(打一劳动工具)
4.早的笃,夜的笃,一夜勿的笃,当家娘娘掉勿落。(打一常用物)
5.千只脚,万只脚,立勿起,靠墙脚。(打一家常用具)
6.小小一只帽棚船,早晨出去,夜里来。(打一动物)
7.爷篷头篷脑,娘也篷头篷脑,养个儿子尖头尖脑。(打一植物)
8.外婆啦墙头上一捧葱,朝朝夜夜拔四通。(打一常用物)
9.方方整整一片田,有个白头阿太旋头沿。(打一动物)
10.日里悉里索落,夜里茅草盖屋。
11.娘两只耳朵,爷两只耳朵,养个儿子一只耳朵。(打一农具)
12.青青枣子两头尖,中间一个活神仙。(打人身上一器官)
13.两个姑娘一样长,乘船过去拔菜秧。
14.三角四楼房,珍珠里边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打一食物)
15.弟兄七八个,围住柱子坐,
一个要走开,衣裳全扯破。(打一蔬果)
16.头上戴木帽子,脚上著着铁鞋子,扭腰扭腰摆架子。(打一木工用具)
17.外婆啦门口有座桥,走过十个小强盗,个个全是戴凉帽。(打人体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