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融原理》学习笔记5-利率市场化

《金融原理》学习笔记5-利率市场化

作者: 李晓练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20:16 被阅读0次

讲师:郭晔


一、什么是降息和降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国(如美国,中国)的中央银行宣布降息、降准。这里的降息和降准是什么意思呢?

降息,毫无疑问指的是降低利息,主要是降低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

降准,指的是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那么,什么是法定准备金率呢?

假设今天银行揽储100元,也就是有储户向银行存入了100元。我们知道,银行肯定要将存款放贷出去才能获利,但是这100元不能全部用于放贷,因为还要应对存款人随时取款的需要。

而我们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银行等存款机构在拿了存款后,必须放一部分在央行的账上,以应对存款人随时取款的需要。

假如央行规定,每100元的存款,需放10元到央行的账户,那么法定准备金率就是10%。所以,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比率,不是利率。

(延伸:降准,意味着银行要上交央行的钱变少了,留在自己手里的钱就变多了。)

二、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利率管制的政策,所有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率都是一样的,都是采用人民银行规定的存贷基准利率。

1996年,中国放开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就是银行和银行之间借款的利率(银行缺钱的时候也会找别的银行借钱)。

从世界范围看,最重要的同业拆借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LIBOR),这个利率基本上是全世界的同业拆借利率的基准利率。

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同业拆借利率,即上海的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

自从1996年中国开放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之后,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然是有管制的。比如规定银行的贷款利率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10%,20%或30%; 对存款利率则设置了上限,比如规定存款利率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20%或30%。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首先取消了银行的贷款利率下限,接着在2015年10月24日宣布取消了存款利率的限制。

自此,从理论上来说,每个银行都可以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了。这就是利率的市场化。

三、利率市场化的后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银行与银行之间是存在竞争的。银行的存款利率越高,是不是越容易吸引客户过来存款? 银行的贷款利率越低,是不是越容易吸引客户过来贷款?因为市场竞争的关系,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倾向于提高存款的利率和降低贷款的利率,那么银行的存贷差就减少了。

存贷差就是银行存款利率 减去贷款利率的差额,它是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因此,利率市场化之后,一大趋势就是银行存贷差的收窄,很多银行的利润都在下降,而且下降得非常厉害。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银行倒闭。

倒闭的银行从目前的数据上来看,主要是中小型银行,因为中小型银行的利润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存贷差;而大银行在金融学里面,特别是在美国金融学里面,有句话叫做银行一定要做到“too big to fall", 就是要做到 "大到到不了"的地步。(在我国,中国工商银行被人们戏称为”宇宙行“,就是too big to fall。)

在中小型银行倒闭之后,也带来了两个趋势或者两个制度的产生。

第一个趋势是金融的兼并和收购潮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去年金融兼并和收购得比较多。如果银行倒闭后被大的金融机构兼并和收购,对存款人的冲击就不会那么大。

第二个趋势是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对存款进行保险。当银行倒闭了,保险公司会给予储户一定金额的赔付。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对于存款保险是有上限的。在中国,2015年5月1日的规定是每个自然人在每个银行保一个账户,最多保的金额是50万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家银行的存款超过50万(比如100万或是1000万),假设这家银行倒闭的话,你最多可以拿到50万

了解了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大家可以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打算,尤其是,如果你的存款是存在利率较高的地方性小银行的话。

小结:

1. 降息是指降低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降准是指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2. 利率市场化会让银行的存贷差收窄,这可能导致银行的利润下降,从而引发银行倒闭,被兼并或收购。

3. 利率市场化之后,很多国家同期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用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融原理》学习笔记5-利率市场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q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