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中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讲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讲

作者: 经芳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7-23 20:35 被阅读7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才是《伤寒论》课程正式开始的时候。

Word讲义将近150页,16万余字……来,我们开始第一讲。

【6.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周华健的演唱会,经常是唱了两个小时,然后大屏幕打出“演唱会正式开始”。

蛮好玩的。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就是《伤寒论》课程正式开始的时候。

其实《伤寒论》这本书,用得最好的境界是,不需要动到思考力,只要把症状,脉象丢过来,“啪”一下,方子就自动从脑袋里弹出来。

嗯,用这个方,就好。

《伤寒论》与其说是医书,不如说是一部武功功法,比如《九阴真经》,《易筋经》巴拉巴拉……

风邪寒邪这样这样出招,你就这样这样拆招,完全用身体本能去打,打完收工。

而且,《伤寒论》的原名是论广《汤液经》,《汤液经》经法的底,牛X得很呀。

第一章提纲,就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太阳病,不同于《伤寒例》里面的太阳“传经为病”。

太阳区域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外加经外奇穴太阳穴),手太阳小肠经,还包括营卫(狭义理解是毛细微循环和腠理)。

道家甚至认为太阳区域还包括身体外面三尺以内的区域,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

太阳区域受邪生病了,总体看是脉浮,可能是浮紧或者浮缓。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太阳区域受邪,脉是浮的?

好,开始瞎掰一下。

《圆运动的古中医》:
欲知病人脉,先学平人脉,调匀柔和者,乃是平脉诀,平人脉亦称胃气脉,亦称和缓脉,来去调匀,不来多去少,不来盛去衰,神气充足,体质柔润,所有以上各病脉,寻找不出一字,此胃气健旺,和缓无病之平人脉也,内经脉法,以胃气为主,胃气多病脉少者易愈,胃气少病脉多者病重,病脉太多胃气太少者易死,学平人脉,可常诊视无病而身体健全,元气未泄,面无浮红,食量极度好,体力甚大,跑步而脉不加快不喘气之人之脉,便可得着胃气脉和缓的认识,然后可学病脉,胃气脉者,中气脉也。

生病了,“平人脉”就会被打破,失去平衡。出现大、浮、数、动、滑、沉、涩、迟、弦、微等脉象。

《平脉法 二》: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
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太阳区块在“表”,这时候脉象浮起来,说明“表”这一区块的能量灌注得比较多。

这是因为外邪入侵,身体调动了元气(免疫系统)来体表抗击病毒细菌和非物质存在……

体表能量偏大,所以脉浮。


脉浮.jpg

《平脉法 一》: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再罗嗦一下,有的人免疫系统是烂掉的,即便病毒从太阳区域进来,身体也完全没有反应。

换句话说,这种人不会感冒发烧,也没能力感冒发烧,其实蛮惨的。

2:头项强痛。
“头”,就是我们常说的头。

“项”,就是后脑连带后颈大椎一带。

“强”,就是强硬的调调,僵硬紧直,转动不利。

“痛”,咳咳,之所谓“不通则痛”。外邪入侵太阳区域,可能整条膀胱经都酸痛(膀胱经不通),也可能全身酸痛(营卫不通)。

而后脑勺痛的,是足太阳膀胱经病,用「桂枝加葛根汤」或「葛根汤」系列。

有同学会问,为啥膀胱经病会后脑勺痛?

后脑勺那里有左右两个风池穴,以及风府穴。

风池穴和风府穴是连接阴气的通道,风邪寒邪最容易从这三个地方攻进来,而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也喜欢从这个通道进入人体。

有同学又会问,为啥风邪寒邪喜欢从这两个穴位攻进来?

《黄帝内经 素问》: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腑藏津液,通过命门火加热,从膀胱经蒸腾上去,在风池穴和风府穴吸纳阴气,进行冷凝液化,从头顶天灵盖形成雨雾降下去,滋养五脏六腑。


膀胱气化.jpg

3:“恶寒”,就是怕冷。

怕冷这个身体感,是伤寒论非常窝心的描述。

张仲景才不管你体温计显示多少度,他只关心你怕不怕冷,怕不怕风。

极具人性化的条目啊~

提纲条目是“恶寒”,接下来的两个条目马上展开说,恶风是中风,恶寒是伤寒。

以“恶寒”统领恶风和恶寒,就像吃饭包括吃菜和吃饭……

可以这样掰么?微臣惶恐。

相关文章

  • 📖伤寒论条文398条(全)|学习笔记📖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30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0~127条) 伤寒论条文抄录|学习笔记

  • 伤寒论条文,无方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 道解伤寒~伤寒论条辨整理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伤寒论条辨整理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先在讲第一条之前的话有几个点是各位在...

  • 《伤寒论》纯条文背诵版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 2018-8-8 读经感恩日志第156周第3天

    妈妈读经内容: 1、伤寒论: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可下病脉证并治第22-1; 2、尚书 毕命第26至冏命第28; ...

  • 2018-8-7 读经感恩日志第156周第2天

    妈妈读经内容: 1、伤寒论: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可下病脉证并治第22-1; 2、尚书 毕命第26至冏命第28; ...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讲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才是《伤寒论》课程正式开始的时候。 Word讲义将近150页,16万余字……来,我们开始第...

  • 《伤寒论》原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一)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悪寒。 (二) 太阳病,发热,汗出,悪风,脉缓者,名为...

  • 起例检方流程

    脉证辨病 《伤寒杂病论》是 辨××病的脉、证,并治。 1、脉 脉象只能主观把握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 2、证(...

  • 五版《伤寒论讲义》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 太阳病脉证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qz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