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江南钱家
1921年11月21日,清末宣统二年的农历十月二十日。太湖之滨、人文荟萃的东吴宝地——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世家望族——钱家,迎来了长孙降世,这就是未来的才子钱钟书。
钱家老爷钱福炯,年过六旬,是个秀才。他有四个儿子,长子钱基成,次子钱基全(早夭),三子钱基博和四子钱基厚是孪生兄弟。
三十多岁的钱基成膝下只有一女,而刚出生的长孙是老三钱基博的儿子,祖父便做主将钱钟书过继给老大钱基成。
一直苦于无子的
钱基成高兴得不要不要的,冒着大雨连夜去农村为钱钟书找奶妈。
02 这个孩子不寻常
钱钟书出生那日,有人送来《常州先哲遗书》,大伯父认为这是天意。便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小名“阿先”。名字中寄托了大伯父的殷殷期望:向先哲致敬学习,将来扬名立万。
孩子周岁抓周是当地的风俗。《红楼梦》中宝玉抓周抓的是胭脂一类,让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气个半死,认为他是个酒色之徒,从此不喜欢宝玉。
而钱家长孙的抓周礼上,这个孩子就表现出与常人不一般,他的小手一把抓住了书不放。这课乐坏了钱家人,孩子对书情有独钟,就叫他钱钟书吧。
他从小就显示出不一样的爱好,让过继他的伯父对他是疼爱有加。
03 伯父的放养教育
大伯父视他如珍宝,三岁多一点就开始教他识字,在父亲的建议下,钱钟书五岁进了如同私塾的秦氏小学。由于生了一场病,大伯父心疼不已,就让他在家中休养。最后干脆不让他去学校,自己亲自教育。为此还和钱钟书的父亲有过争执,最终伯父的能言善辩为钱钟书争取了自由读书的快乐生活。
这样钱钟书就有了一段无比宽松惬意的童年,他跟着大伯父边玩边学。伯父去茶馆喝茶、找人聊天或者办事,都会带上他,还会特意为他租一些他喜爱的书,例如:《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等。
钱钟书真是天生爱读书,七岁前就囫囵吞枣地看完了家中收藏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他还喜欢逛书摊,常常读书读得忘记时间,伯父不找他都不知道回家。
他能把看过的故事津津有味地复述出来,让伯父很是开心。可是他的数学却是糟糕透顶,为此他的父亲很是生气着急。
04 自由的个性
1920年秋,10岁的钱钟书与堂弟钱钟韩一起考上了东林小学一年级。不多久,疼爱他、娇惯他的大伯父去世,从此以后,他的严厉的父亲正式接管了他的教育。
钱钟书也许是由于大伯父的溺爱,从小便是一个顽童。他有时拿着弹弓射人,有时会把青蛙带进教室。即使被训斥,他也只是嘻嘻哈哈,丝毫不胆怯,也不感到愧疚。
他从没有规规矩矩地听过课,不管是国文、英语还是数学。他不看课本,只顾浏览自己带的小说,他的国文出奇地好,数学却依旧一团糟。
他个性中有些自负,满不在乎,甚至目空一切、信口开河。父亲对他很是担心,怕他祸从口出,特意把他的字改为“默存”,告诫他“以默获存”,可是少年心性,哪里受到了管辖,一直到他大学毕业,他的狂傲个性都没有改变,直到文革,他才不得不敛起锋芒。
05 江南才子初长成
1923年,他13岁,与堂弟钟韩一起考入苏州桃坞中学。他依旧贪玩,但他的作文却出奇的好。
桃坞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校长是外国传教士,外文课是外教上的,其他课程也是全英教学。在这样的氛围下,他喜欢上了英语,迷上了外文原版小说。他依旧不听课,不看教科书,只是阅读一本本西方原著。
他读《圣经》《天演论》,他的英文发音纯正,成绩名列前茅。
1924年,他的父亲钱基博赴清华大学任教,少了严父的管教,他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看了大量的闲书:《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
父亲突然归来要检查功课,命他和钟韩写一篇文章,他不文不白的措辞和庸俗怪诞的用字,让父亲很生气,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一顿胖揍,居然使他开了茅塞,他从此开始发奋读书,由杂转专。不变的是一切仍以兴趣为主,常常别出心裁。1927年国民政府不准基督教的《圣经》作为教会学堂的必修课,桃坞中学停办。钱钟书和钱钟韩考入无锡辅仁中学。在国文、英语、数学散客竞赛中,钱钟书国文、英语全校第一,而钟韩国文、英语全校第二、数学全校第一。
江南才子初长成,1929年他们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