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汉字活解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不可错失的学习【4·26】——避免物极必反

《论语》不可错失的学习【4·26】——避免物极必反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05:49 被阅读55次

    【4·26】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到君主对你的反感而自取辱,对朋友的劝阻次数过多了,朋友就会疏远与你的交情。”

    【感悟】

    一、事君数,斯辱矣

    比干是商纣时代有名的不顾生命,敢于谏言的老臣。商纣荒淫无度,酒池肉林,后得美女妲己,更是每日与女人饮酒过日,荒芜朝政,残暴无仁,民怨沸天。比干是商纣的叔叔,觉得国王有过错而臣子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在朝殿苦苦等待纣王出来,规劝三天而不离去。

    面对一个无德的暴君,三天时间的劝谏,之前再多的情谊也被磨光。就这样,纣王生气了,你不是逼着我听你的话嘛,我偏不听,我看你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了。

    妲己的胸口痛,向纣王撒娇说,圣人的心有七窍,可以治胸口痛。纣王就对比干说,我们谁都知道你是圣人。本来我念着你是我叔叔,我护着你,不让你死。今天,你还真是留不得了。那就死了吧,我看看你的肝是不是有七窍,流出来的血是不是红色的。

    历史上类似忠臣比干因“事君数,斯辱矣”的事件屡见不鲜。

    “事君数,斯辱矣。”是孔子的弟子“子游”说的,不能代表孔子的观点。讲得有没有道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认为有一定的教训意义在里面。

    二、劝谏也要注意方法

    比如,春秋时期,楚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还在朝门外悬一块告示牌,上面说:有敢进谏者,死无赦。

    有个叫申无畏的忠臣拜见楚庄王说,“我只想来向大王请教一个问题。昨天,有个人给臣下出了一个谜语,但臣下用了一整夜的功夫却始终猜不出来,今天特来请教大王。”

    楚庄王说:“请讲给大王我听一下。”

    申无畏说:“楚国山上有只大鸟,身披五彩,气宇华耀,不飞不叫长达三年,我们始终不知此为何鸟?”楚庄王听完,哈哈大笑道:“这不是一只平凡之鸟。它三年不飞,一飞则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则惊人。”申无畏明白了楚庄王的心志,立即叩头拜别。后来楚庄王振奋精神,把楚国治理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三、朋友数,斯疏矣

    曾看过一个法制节目,一个品德很好的司机突然被杀,破案结果竟是因为这位司机在深夜拉了一位从网吧出来的青年,于是就苦口婆心地教育起这位青年。青年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司机却还是不停地说着,于是,青年随手抽出身上带的刀刺向司机,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凄惨地结束了,这都是值得后人引以为鉴的惨痛教训。

    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的过失常常是因为太厚道,就像上面提到的司机,很厚道、很老实,很想帮助人。可是在这个时局因缘当中,他没有看清楚。他说的话说多了,可能说出一些不应该说的话,他自己不知觉,他不是故意。做的分寸没有拿捏好,所以反倒勾起他人的“不义”之心,导致悲剧发生。

    小人过失则相反,因为刻薄产生过失。刻薄表面是攻击,实际是自慰!似乎是夸张你的“坏”,其实是适应不了你的“好”。因此,刻薄者挺可怜的,损人不利己,烦人自扰;刻薄,让人产生距离,感到阴冷。 刻薄,因为无爱。无爱的人,床是冷的,心是冷的,唇也是冷的。

    读本章的收获是:不要养成指责他人的习惯,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很多时候,你喋喋不休了半天,忽然发现,其实是自己错了。即使真的是别人的错,也不要把自己当成判官。过失的他,更渴望得到理解和接纳,而不是指控。就像你在犯过错误之后,所渴望的一样。一个手指指着别人,就会有三个手指指着自己。

    我们家长对孩子也应该学习“申无畏”的智慧。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论语》有20篇约500章,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近90章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汉字活解”。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坦均:对任何人和事都要学会掌握分寸,做好自己就好。
      • 97f4cfed322a:最亲近的关係是最脆弱的。
        没有距离就没有朋友。
      • a97ccae27e67:加油💪

      本文标题:《论语》不可错失的学习【4·26】——避免物极必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xq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