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看•千家诗之二十一

作者: 静看潮起落 | 来源:发表于2022-07-30 00:15 被阅读0次

秋风引

刘禹锡(唐)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一说法是浙江嘉兴,自称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曾任监察御史,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检校礼部尚书等职。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其诗文俱佳,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此诗应作于诗人被外贬期间,因秋风乍起、北雁南归而触动孤客思乡之情,有感而作。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秋风从何处而来?萧萧的风声送来南归的雁群。起句为明知而故问,又以二句婉转自解,由送南归之雁而推知秋风为凄凉的西北寒风,无形的秋风总是悄然而至,使人秋意初生,但在人的感受上并不直接、深切;而可见的西风送雁群南归则对悲秋的诗人来说有更加直观、强烈的冲击力。此是人所不忍见之景,却使诗人见之,愈显诗人愁怨之浓烈。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早晨秋风吹动庭院中的树木,而惟有孤身漂泊的人才可以最先听到风吹树叶的萧瑟之声。风吹树叶人人可闻其声,而客居他乡的诗人应是夜不深眠、晨醒最早,自然最先听到吹入庭树的风声。此是人所不忍闻之声,却使诗人闻之,况且是“最先闻”,更显诗人悲哀之痛切。

该诗借景抒情,由浅入深,远处着笔,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最后及身,一语点睛,诗虽尽而情更切、意绵长,更使人悲伤嗟叹。

相关文章

  • 静看•千家诗之二十一

    秋风引 刘禹锡(唐)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彭...

  • 静看•千家诗之二

    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唐)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诗题《访袁拾遗不遇》,另有以《洛...

  • 静看•千家诗之二十

    答李浣 韦应物(唐)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 韦应物(737—792或793),字义博...

  • 静看•千家诗之十一

    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唐)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

  • 静看•千家诗之三十一

    赠乔侍郎 陈子昂(唐)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年,一说...

  • 静看•千家诗之二十四

    秋日湖上 薛莹(唐)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薛莹,其生平事迹不详,晚唐诗人,诗风伤感...

  • 静看•千家诗之二十五

    宫中题 李昂 (唐)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李昂(809-840),唐朝文宗皇帝,即...

  • 静看•千家诗之二十七

    汾上惊秋 苏颋(唐)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

  • 静看•千家诗之二十六

    寻隐者不遇 贾岛 (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779~843年),字阆(浪)...

  • 静看•千家诗之二十八

    蜀道后期 张说(唐)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看•千家诗之二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zh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