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

作者: 煮盐呓语 | 来源:发表于2021-11-21 21:52 被阅读0次

《国画》全书文气还算通畅,突兀之处不多,但最扎眼的莫过于主人公朱怀镜和他身边最亲近那几个人的关系。一个官员一般不会有这么些奇怪的朋友 ——突兀到作者都不得不多次大白话强调——在小说后半部分,朱怀镜不无感慨地对梅玉琴说出以下的话,正可谓掏心掏肺:“……算上卜老先生,我真正的朋友就只有曾俚、李明溪、卜老这三个人。如今他们死的死了,疯的疯了,走的走了。”


其实并不突兀。这些角色都不过是朱怀镜自我人格在不同维度的映射而已。

- 曾俚

这个维度最直接,曾俚谐音真理,他代表的是普世道德。他坚持内心的正义,也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 李明溪

理想主义者。醉心艺术,内心拒绝世俗(只和卜未之老人握过手)。当他的画开始可以用钱来衡量的时候,他迷茫,恐慌了。

- 卜未之

遁世者。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足以在俗世间安身立命而不过于依赖他人眼色,同时仙风道骨、脱离世事。

- 梅玉琴

理想的爱情。

这些都是些美好的词儿,但最后呢?曾俚走了,李明溪疯了,卜未之死了,梅玉琴坐牢了。

只有朱怀镜在“大树”倒了,老婆离了,爱人没了,朋友散了之后,通过“朋友们”依然找到了官场的一条出路。


让我们说回朱怀镜。

深谙规则,明了如要上位,就得站队,也成功的通过几个小的契机(包括国画)寻觅到了站队的机会,并由此发迹。在这个过程中他有过愧疚和不安,但也坚信人不能理想化,最终妥协于现实。

所以《国画》讲的是一个人在走在现实的路上,与自己的曾经的理想主义越走越远的故事?现实主义版《大话西游》?


且慢!这个故事毕竟太悲伤了,而王跃文的本意当是叫人向善的,不管现实如何令人失望,他一般还是会开一扇向善(上)的天窗。这一点其实在后记里面他自己也说得明白:

“我原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逐渐让我明白,理想主义是最容易滑向颓废主义的。理想似乎永远是在彼岸,而此岸充斥着虚伪、不公、欺骗、暴虐、痛苦等等。颓废自然不是好事,但颓废到底还是理想干療之后遗下的皮囊。可现在很多人虽不至于颓废,却选择了麻木,而且是连理想的泡沬都从未拥有就直接走向了麻木。我既不想颓废,也不愿麻木,就只有批判。”

批判正是为了改善,而批判需要镜子,这也是朱怀镜名字之所以叫朱怀镜的根因。

这面镜子,就是把“风月宝鉴”。

怀镜是为了反观,反观自身,反观真相。可惜真相往往是令人恐惧和厌恶,所以贾瑞宁愿醉生梦死,也不想多看真相一眼。贾瑞就是我们芸芸众生多数的代表,朱怀镜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人。

最终,即便“风月宝鉴”在手,我们每个人都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喜欢的那个“真相”,空怀其镜。王跃文又能如何?翻过这座山,只看到另一座山,这才是真正悲伤的故事。

相关文章

  • 风月宝鉴

    ______ 也谈谈贾瑞之死 贾瑞的形象,多少人对他都是嗤之以鼻,但我认为贾瑞至少是个可怜的悲剧人物。 ...

  • 风月宝鉴

    《红楼梦》里曹公写贾瑞的风月宝鉴,以前读书的时候,常常替他惋惜,他为什么不看背面的骷髅,而偏要看正面,并且越看越想...

  • 风月宝鉴

    看到贾瑞的死,内心如同冰天雪地,寒气逼人。跛足道人的镜子也不能度化贾瑞,他还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风月宝鉴在红楼梦...

  • 风月宝鉴

    《国画》全书文气还算通畅,突兀之处不多,但最扎眼的莫过于主人公朱怀镜和他身边最亲近那几个人的关系。一个官员一般不会...

  • 风月宝鉴

    红楼梦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风月鉴就是一部生命册,正面看到别人想展示给你的模样。是光...

  • 风月宝鉴

    真正想做成一件事,在某些环境里就是非主流的。有的人只想玩概念,有的只想跟风。。。 自古就有指鹿为马。在某些职场,也...

  • 世间第一镜是什么?

    何谓镜子?就是鉴。那世间第一镜,非风月宝鉴莫属。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鉴”,就是镜子。可这镜子很奇,能正...

  • “红楼梦”书名意蕴趣谈

    曹雪芹为他的小说取了《石头记》、《风月宝鉴》和《红楼梦》等几个名字,但《石头记》太实,《风月宝鉴》又太俗,唯有...

  • [玄幻]书妖(11)

    前章:书妖(10) 【玄幻】书妖(目录) 小李先生问:那后来呢?和珅把风月宝鉴给了皇帝没有?这风月宝鉴是曹雪芹书里...

  • 故事|风月宝鉴

    夜深了 他躺在床上 捧着手机 看《红楼梦》里的贾瑞 举着风月宝鉴 与凤姐相会 一次又一次 终于口吐白沫 死了 他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月宝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am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