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杨修捷对 罗友默记
【典源】
《后汉书·杨修传》: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发出告示],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修之几决,多有此类。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察访]之,知状,于此忌修。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
《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有大韵,少时多谓之痴。为人有记功,从桓宣武(桓温)平蜀,按行蜀城阙观宇,内外道陌广狭,植种果竹多少,皆默记之。后宣武漂洲与简文(简文帝)集,友亦预焉,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友皆名列,曾无错漏,宣武验以蜀城阙簿,皆如其言,坐者叹服。
【人物简介】
杨修(175-219)
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今陕西华阴东)人。袁术外甥,出身高门士族。建安中,举为孝廉,任郎中,才思敏捷,与曹植友善,为之羽翼。后曹植见宠日衰,他又为曹操所忌,遂遭诛杀。
罗友 东晋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它仁,少好学,强于记忆。性嗜酒,不拘小节,常伺人祠祭乞食。初仕荆州为从事,后在桓温府,晋穆帝永和初从平蜀,后为襄阳太守,累迁广、益两州刺史。举其大纲,不存小察,吏民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