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Angie时间管理特训营大学生活读书
中国传统教育,我们究竟在读什么?

中国传统教育,我们究竟在读什么?

作者: 林珑_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15:55 被阅读86次
    你真的合格毕业了吗?

    说来惭愧,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以来,不知不觉中,越发觉得学校里学习的知识,都基本全部还给老师了。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怀疑当年高考读的那么苦,结果学到的知识却无用武之地,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经历过大学毕业,职场菜鸟时期的人们,都会有很深刻的体悟,走出象牙塔之后,无论你在学校是拼命学习还是最后才冲刺考试,一旦进入职场,所有的人都一样要从头开始学起,你依然只是一张白纸。社会是个相当复杂而庞大的生态系统,即使你拥有名牌大学,博士、硕士等尽可能高的学历,你也依然要在工作生活中,如初生牛犊般处处碰壁、撞一鼻子灰,一路跌跌撞撞摸索前行。更不用提那些高考不理想,专业不如意,完全跨行业就职的人们了。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困惑了,中国传统教育中,我们究竟学的是什么?读书于我们究竟有什么用呢?

    卢梭在谈及教育时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啊啊,我突然醒悟,原来中国传统式教育让我们很悲剧的根结在这里。

    我们经常看到史书中评价一个人聪不聪明就看他记忆力好不好,甚至武侠小说里也常将“过目不忘”作为一个人聪慧的标志,那是因为在封建社会时期资讯不发达且缺乏知识的有效复制手段,记忆便被神话;可是之后,随着印刷术的普及,时代科技虽然在进步,但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相当一段时长的科举考试和民国时期的教育重点也都是以“背”为主,记忆力便成了所有教育的核心。记忆力当然很重要,可当正处于对世界充满探索与好奇心的孩子们却只能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死记硬背、应对考试时,适问还有几个人能有多余的力气来培养读书的兴趣?读书变成了一种生硬死板、枯燥无味的束缚,这也是大部分人都讨厌上学、厌倦读书的原因,更不用谈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探索钻研学问的兴趣了。

    朱光潜在《青年人如何读书》中也提到:“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

    所以在网上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中国传统教育是一种为培养70分的合格人才而制定的流水线教育,在这个教育体系上就算你是一百或九十几分的天才少年,最终也是以七十分的产品被输出的。

    @霍老爷曾在一篇文章中深刻总结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他说:“中国教育问题就在于无论是庸才也好,天才也罢,在这个流水线上,人们都是随波逐流。在中国教育流水线学习的人们并不是出于对真理的热爱在学习,天赋被生生浪费,精力被错误安放,最后在工作中,他们也无法培养对职业深厚的兴趣。”

    十几年的教育学习,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也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就算上了大学也总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标,最后,在工作上也难以培养职业的浓厚兴趣。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陷入工作不顺意,生活不如意的漩涡,无法自拔的原因。

    反观国外教育体系,则更注重个人兴趣、天赋的挖掘与引导。国外的教育体系其实一直在做“减法”,即不断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打开心智的同时,也不断删剪多余的茫目消耗,只保留内心真正的兴趣追求,留下来继续攀登求学高峰的,都是真正喜欢这个专业,甚至愿意为这个行业贡献一生精力的人。

    1749年,当时美国还没有独立,教育大师富兰克林就提出了他完整的大学理念。他发现,培养一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有三个流程,而第一步就是基本能力与知识的训练。

    这些能力与知识,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于公众场合,大大方方站出来,口齿伶俐而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不插话不打岔,精确捕捉住对方话语的要点。

    二是阅读能力,会读书而不死读书。富兰克林认为,书本上的文字,并不能够表达撰写者的思想,真正具有阅读能力的人,要能够读出文字背后的人性逻辑。

    三是娴熟的写作能力,能够敏捷的组织文字,疏理自我,表达自己的思考及智慧。

    四是认知世界抽象法则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数学能力。能够把现实的问题数学化、数字化,发现日常思维无法看到的真相。

    第五个是掌握现实的物理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确定的,但不确定中却隐含着确定性,把握住这种确定性,人才能够获得自由。

    综上五点才是构成教育学习的基础,也是构成一个人基本的能力,构成一个人知识结构的广度。而中国传统教育却在“应试教育”中越跑越偏,学习是为了考高分、得名次,而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中国,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所以你必须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在传统教育体系下得到最大效益。

    查理芒格说过,知识爆炸时代,做为一枚大学狗,必须要把握诸多学科的共性,掌握原理,洞穿知识边界:

    ——物理学,你需要明了均衡原理,知道每个人生下来,就会被固化在一个确定位置上。如果想逆袭,就必须要有破局的资源。

    ——生物学,你需要颠覆物理学的均衡观念,要懂得人生逆袭,一如婴儿成长,要以进化的观念,摧毁此前均衡的自我。

    ——社会学,你需要再一次的颠覆生物学,认知群体理论。你需要和所有人一样,才能在组织中存活,还必须保持个性,才能够脱颖而出。

    ——心理学,再一次的摧毁此前的认知,知道阻碍每个人发展成长的,是内心中那浓到化不开的恐惧。

    ——经济学,除非你能够计算人心的得与失,否则就无法灵活运用之。

    ——哲学,开始在这里,结束在这里,问题在这里,答案也在这里。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科,其它学科不过是哲学的衍化延伸。可偏偏有人说哲学没用,说这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没用之人!

    ——数学,你不一定需要成为数学家,毕竟这世界的数字迷局,只需要保持对数字的敏感,就能够洞穿,不为其迷惑。

    ——文学,千万不要相信世界的理性,认知感性的人心,只能文学才能做到。

    ——历史,富兰克林说,几乎一切有用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历史来获得。

    这些在西方国家盛行几百年的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中却鲜为人知,基本是空白状态。所以,你千万不要被知识的繁枝琐节所迷惑,也不要让自己为“应试教育”所囚困,我们之所以读书,就是为了打开心智,提高认知能力,以“课堂教学”为窗口,展望更宽广的知识领域,从而更好地经营这一生。

    勇敢地走出传统教育框架吧,去寻找探索自我真正的兴趣,从而找到正确研究学问的方法,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努力成长,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吧!

    让我们一起成长,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豆妈小站:虽然个个都在说传统教育多不好,但到了自家孩子身上,依然还是削尖脑袋买学区房,读各种提高班,参加高考,这是为什么呢?
        林珑_:@豆妈小站 买学区房并不表示孩子就一定有了上名校的能力,谁也不敢保证,但是学区房的圈子,可以让孩子获得较好的教育资源同时积累高水平的原始人脉,才是最关键的。这是个体崛起的时代,高考已经不是唯一的出路了,个性化和特色化将是重点,所以买学区房更大的作用是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能提供更多的人生捷径,我是这么认为的。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教育,我们究竟在读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dx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