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朴《道德经》8-32

朴《道德经》8-32

作者: JIE制 | 来源:发表于2024-07-03 00:05 被阅读0次

可以一言不合跑个半马,也可以在健身房死虐虐出猪叫,但,对甜食和碳水的热爱是刻在基因里的出厂bug,如果修复掉这个bug,人生的乐趣也就去了大半了吧。

知道了这一点之后,我就彻底投降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美好的马甲线和美味的甜品孰轻孰重,成年人的选择是,全都要。

所以每天,刷就刷它个10KM,吃,就开开心心享受我的碳水小宇宙和各种甜食。

没有任何一种甜可以躲过我探索的味蕾和意志抵抗。但对甜的认知和体味却是不断刷新的。

咖啡奶茶喜欢喝热的,凉了就变的寡淡。果汁西瓜喜欢冰的,常温就索然无味。

我一直以为这是个人习惯,就像有人喜欢咸粽,我就无法理解。

温度直接影响果糖的甜度,使果糖从最甜状态的 β-D- 吡喃果糖向较不甜的果糖异构体的平衡状态转变。 果糖处于结晶状态时为吡喃型,水溶液中呈吡喃型和呋喃型两种构型的平衡状态,低温下平衡点向吡喃型移动的倾向大。 40℃ 以下时,当温度越低时,果糖液的甜度越高,最高可达蔗糖甜度的 1.7 倍多,当温度达到 40℃ 以上时,果糖液甜度反而会低于蔗糖。

原来并不是我比较特别,人类的味觉对于果糖甜度的感知随温度降低提升。

知道这个小TIPS就像游戏里找到了外挂,此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奶茶就要趁热喝,凉了就没味道了,而果汁就得冰镇,热了就寡淡而失去了灵魂。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解】

“道”始终没办法被命名,它就是最质朴本源的一种状态。它虽然精微到似乎并不存在,但这个世间的一切自然法则都是在道的规律之下。如果侯王能够懂得并遵守“道”,那么世间万物将会自动臣服于他的脚下。

天地阴阳自动运行的时候,会降下甘露,没有人要求,但人人雨露均沾。

一旦万物开始自然生长运作,也就有了自己的名字,有了名称,也就确定了彼此之间的界线,明确界线后各自在自己的区域不逾越就不会有矛盾危险。就像“道”与天下的关系,如同大海与山川谷壑的关系一样。

河流终会汇入大海,而天下终会归于“大道”,所以万物在明确了自己的名字和界线之后,各自遵守其道,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危险、冲突。这正是“质朴的道”的含义。

相关文章

  • 人就像一块石头,去除妄念,回归朴实,就是“道”

    朴实,是贤人的宝贵品质,是会做人的准则与法宝。 老子《道德经》中有言,“敦兮,其若朴”,而这个“朴”,就是“道”的...

  •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朴”?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朴”? 朴,木素也,喻不加修饰。 道德真經(道藏無註本)河上公 15、敦兮其若樸 19、見...

  • 道德经-反朴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

    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

  • 百字瞻瞻54: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德经 . 第三十二章》 道永远是无名的,处于...

  • D19:少私寡欲

    D19: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道德经》 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 ——庄子...

  • 抄写《道德经》,理解“道”的深意

    继续抄写《道德经》,今天抄写了第三十一到三十三章,进一步理解到“道”的特点:朴。 《道德经》可以广泛适用,可以用于...

  • 《道德经》复归于朴

    复归于朴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道什么是刚强,却安于柔弱的地位,就像天下的溪流一样谦卑。雌雄,阴阳的意思...

  • 道德经顺朱 卷上

    道德经顺朱 道德经顺朱 叙 余阅玄圣言:“质而不文,朴而非器,与素王言、西方圣人言合”。故取而释之。盖由学者请...

  • 追根溯源话函谷—紫气东来

    若朴记的名字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五章。 而《道德经》便是老子在西游路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关写下的道德五千言。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朴《道德经》8-3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hs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