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845320/3c713e9165219c43.png)
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被誉为国民级心理学入门书,作者是英国的罗伯特 • 戴博徳。
本书的故事很简单,蛤蟆先生住着豪宅、开着跑车、当着校董,但是突然变得很抑郁,从一个很乐观活泼的人,变得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不想和朋友讲话。之后去找心理咨询师苍鹭,进行了 10 次心理咨询,最终战胜抑郁症。
看完这本书的你,会知道去看心理咨询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
书中通过心理咨询师苍鹭与蛤蟆先生的面谈,给我们介绍了三种心理状态。
第一种是「儿童自我状态」,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塔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基本感情有: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
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绪,就是「愤怒」。儿童是如何释放愤怒的?从弱到强可以分为: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叛逆
说白了,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所有的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伤害。这危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第二种状态是「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每个人都有「父母状态」,这来自年幼时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
第三种状态是「成人自我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付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
书中还介绍了一个概念是「人生坐标」,它把人不同的想法分为坐标轴中的四个象限。
这四个象限分别为:一、我好,你也好;二、我好,你不好;三、我不好,你也不好;四、我不好,你好
一般来说,处于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的人会容易出现情绪上的问题。处于第一象限的人,对应的状态是「悲伤的儿童状态」,他们通常会认为整个世界只有自己是受伤的,外界对自己太不公平。
而处于第四象限的人,对应的状态是「挑剔型父母状态」,这种人会指责别人,容易暴躁。
看完这本书之后,会让自己对心理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让自己知道应该如何关注自己的情绪,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去帮助自己,没有一种情绪是毫无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