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生学习到第六期,以往一直在努力做作业的我,这一次怎样都提不起兴致,目前为止完成度为零. 今天早上组长追作业的时候很贴心地询问是不是在忙什么事情或者有困难?
我回答”并没有,只是因为我不想做”.组长再次动员完成保底作业.我没有应允,其实此刻更希望得到的是接纳和倾听.于是我说:”这一期我在学习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允许和接纳.”
其实在过程中很多次地在提醒自己,评判自己”赶紧做作业啦,你怎么回事呀?怎么可以不做?” 当我一直在评判,质问的时候,愧疚感增加了,行动力减弱了,丝毫没有一点点的动力. 由此联想到平时对待孩子,总是对他评判和批评,各种负能量.而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却没有得到. 这些外在东西导致内在动力越来越匮乏,越来越自责的同时自信感也在减少. 幡然醒悟之时,我决定回家后跟孩子一起用”亲子共闻”的沟通法来讨论关于作业的看法和我的困扰.
那么什么是作业呢? 是外在的做出来的可视化的东西还是内在的力量和生活的实修呢?
回想自己上课快一年了,生活中的各种事一直在接连不断地发生,先是老人孩子接连生病、巨婴老公的”断奶”、不听劝阻”误入传销”、公司的大变动、外界的猜测和诋毁再到前几天跟婆婆的吵架,如果在以前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能量,甚至是事情完成之后的絮叨重提.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好歹也是交了具额学费学了妈妈哲学的人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坦然面对现实,就事论事,更理性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2、 事后复盘,整理自己在哪里处理不好,哪里有情绪了?具体是什么原因?
3、 内心缺乏力量,想哭想示弱的时候读读<庄子>是个很好的实修方法;
4、 接纳自己的情绪,我难过了,我生气了.这就是真实的我.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5、 每一件事对自己和整个家庭都是一次成长.多想想事情发生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6、 个人需要流动,家庭需要流动,过程中很自然的会出现好的,不好的事情. 这个事有可能是多年积攒压抑下来的能量层面的东西.
我想就跟婆婆吵架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分享一下具体实修的部分.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天中午孩子们没带公交车卡,当时身上也没有带零钱坐车.正好我在练瑜伽,手机静音没有听到.他们先是寻求我妈的帮助未果后(我跟婆婆分开住,她家离学校比较近. 我妈最近在帮忙带孩子),又提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回奶奶家去吃午饭.” 然后他们就去奶奶家了.
等我上完课回电话的时候已经到12:24分了.由于当天12:30需要上VIPKID英语课程,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质问孩子为什么随意改变行程?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缺课.心里开始心疼又一节课没上了?(正好前两天刚缺了一节课)
于是,絮叨模式开启,一直在怪孩子.最后下了个钢铁命令”为了让你们长记性走路回来吧.”孩子立马哭着表示反抗.我坚决地挂了电话.其实当时我只是吓唬孩子的,内心已经决定开车过去接孩子,但是我并没有告诉孩子真实想法.
紧接着,婆婆打电话表示不满.正在气头上的我瞬间原地爆炸:”你管那么多干嘛呢?”
“你们那么多人带孩子,公交车卡也不给他们带上.我当然要管啊.我是他们奶奶.”
“我是他们妈妈!我自己处理,不用你管.”
“你没上班,还请个人来带孩子.我很有意见”
“你手伸太长了,这是我的事情,不需要你来管.”
接下来,婆婆开始发泄对我的各种不满看法,我吧嗒挂了电话.
这是我第一次大声地反击婆婆,以前家里以她的絮絮叨叨为主.比如孩子不吃饭,她会一天絮叨好多次,”不吃饭怎么办啊?这么瘦怎么了得呀?爸妈也不管这么放纵……”
任何一个小小的事情与她的看法不一致的时候,就开始代谢她的情绪、不满和焦虑. 我的方式要么是走开,要么是默默不回应.
更可怕的是跟她在一起生活了快十年,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她的影子无处不在,在我老公身上,在我身上,在孩子身上. 这也是我决定自己搬出来住的主要原因.
回到接孩子的事情,后来我开车去接孩子的时候跟他们一起复盘了这次事情,正好他们也是参与者之一.
首先,我告诉孩子,今天妈妈处理的方式不对,我对奶奶那样大吼大叫是不对的. 因为奶奶是长辈,我应该尊重她. 我们之间的事情不是你们的错,而是妈妈和奶奶以前有积压的不满在. 奶奶还是那个爱你们的奶奶,我也一样. 只是大人们有时候会吵架一下,就像你们兄弟俩一样.吵完了还是继续在一起玩,一起生活.
回家后我跟我妈讲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并且告诉她,接下来我会怎么收拾这个摊子. 想起上次大大在课堂上跟我们分享的案例,在这件事情上有能力面对的人是我,所以只能我主动解决.
今天正好看到老师通知六一节需要家长志愿者,那个时间我去北京所以参加不了. 于是,正好趁这个机会跟婆婆示个弱.打电话之前我做了个预测--她可能会拒接电话,果然,没有接电话.我不厚道地笑了,有种中了彩票的感觉.
明天开始我会每天打一下,试试看她什么时候接,也有可能不接.那么这件事情我会通过孩子传达给她. “如果奶奶想参加的话有优先权,如果她不去会让外婆去的.”
最后关于自己的不适当行为我会认错,但我的界限她不该插手的也要重申一下.
总结:
写下来整个事情的过程才发现孩子们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很大进步,我自己有很多情绪方面的结节在,吵架其实并不是当下的那件事,而是以往累积下来的不满和看法.
吵得不是架,而是那口气.回头来看,整个事件对我是好事.这么多年不敢说的话都说了,一个字”爽”!
过程中我最害怕的就是被老公知道这件事,因为以往跟他妈的冲突中他的立场就是“我肯定是站我妈这边的,不管有理没理.”所以其实在他们家我是被排除在外的,比如家里买房盖房这样的大事通常我老公是连声招呼也不打地自己做主,这也是我在他们家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原因之一。看清楚了反而更好我的目标更清晰,我存在的意义就是两个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