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只有当自己和自己的作业发生关系时,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孩子与他们作业之间的关系。
知行生8月份课程结束后,大家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踏上归途,群里依然弥漫着收获知识的兴奋,以及结识新朋友的快乐。当长达3页的作业清单出现在群里,阅读作业,自己作业,小组作业,自由作业,家庭作业......各种作业,只有你想不到的。于是,群里开始趋于安静。因为,大家都开始各种赶作业。
在告别学生生涯快20年后,我再次拥有了和作业的亲密关系。突然之间,我觉得在内心深处缩短了与女儿之间的距离。因为,我也是有作业的人,而且是有很多作业的人,并且老师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是不打分不评比只留内疚在人心的高段位。我和女儿分享了我的心得体会后,她毫不掩饰地乐开了花。
当我白天上完班,下班回家完成做饭家务等一系列事情,面对N多项作业内容一筹莫展时,当我手拿《庄子》坐驰时,我才深刻地感受到,作业于我那份沉甸甸的重量。同时,自己从前对作业的想法也清晰暴露无遗。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认为作业是一件简单的事,是孩子要做、应该会做、必须做好的事,而且理所应当。因此,当遇到孩子和作业间发生的种种情况时,内心的声音全部会迸发出来,为什么没做?为什么不会?不应该不做,也不应该不会。
和很多个家庭呈现的画面一样,不管作业时家庭和睦亲爹亲妈,一管作业就关系破裂后爹后妈。或许只是因为,我们不做作业很多年。如同忘记当孩子的感受一样,我们也忘记了做作业的感受。
当我面对作业清单进行梳理,像处理一个工作项目般将内容、时间节点、小组分工等逐渐细化具象,才发现完成作业的过程其实与完成工作中的项目并无太大差别,对于“作业项目化”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其实完成各项作业任务的过程,就是包含计划安排、组织分配、跟进实施、总结回顾诸多环节的过程,那么当孩子能够一项项完成时,是不是要给她一个大大的鼓励?而非执念于当孩子作业完成不好就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或许需要更多思考一下,除了学习态度,是不是还有其他?比如是否教会了孩子将作业进行项目化执行的具体方法,是否让他们在面对作业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整理完自己和小组的作业清单后,对作业的整体框架和进度逐渐清晰。就像人们常说,恐惧源于未知。未梳理前,一想到作业脑海中就是一团乱麻,满脑子就是“作业作业作业”,心也逐渐被烦躁的情绪包围的密不透风。困于心,难付之于行。当放下情绪平复心情,有意愿有方法地实施时,便不再烦躁,心随之而自由,力量也由心而发之,或许这就是庄子所说的“乘物以游心”吧。(纯粹为了显示自己学过庄子的加料)
而试想孩子们在面对每天长长的作业清单时,他们是否也会被畏难烦乱的情绪所困住,寸步难行?那个当下,我们是帮助他们一起斩乱断烦,走出困境,还是火上浇油般的烦上加压、烦上加烦?
原来,在作业当中隐藏着如此之多的宝贝~不禁想到曾听过老大之前上线的关于作业的一两节课程,作业里的宝藏其实还有更多更多~(我真的不是做广告的)
感谢(是真心的)老大让我重新找到了和作业的联结,重新认识了和作业的关系,也帮助自己重新理解了孩子和作业的关系。收获作业之外的彩蛋,特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