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原文】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
言与此相应故者,谓此心所,与其心王,常相应故。望于心王,此即为劣,先胜后劣,所以次明。
经文简释:
这一段话说的是心所的问题。
心所恒常与心王相应。心王不能独立造作,要造业必须假借心所。心王驱使心所造业,故心所在百法明门论里就摆在第二位,第一位心王,第二位心所。
1.什么是无明?
心所,心所有法,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和状态。
过程,是有次第的;状态,是有形相的。
【喻】后山的水,往下流,经过哪里,呈现出什么状态、形相。
【引申】人心也是如此,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从早到晚,它的活动是有过程、有形相的,这种过程、状态、次第、形相中是有规律可寻的。
【无明覆蔽】不学佛法就不了解,不了解的话,我们的心是模模糊糊的,一早起来到晚上都是模模糊糊的,所以人就很苦恼。
模糊,是讲得好听一点。说得不好听就是”糊涂”,用佛法的话讲,就是无明。
2.随波逐流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怎样让自己的心相及活动过程不模糊呢?
所谓不模糊,就是要非常清楚。
【绝非易事】不要说一年当中心路历程的次第和状态,一天、一小时,我们心所活动的过程和状态能不能认识、了解、把握,都是很难的事情。
【无奈现状】因为不认识、不了解、把握不住,所以我们会随波逐流,随我们自己的妄想心起伏。
3.如何不迷路?
【佛法对心所的认识过程:清楚
明确 深刻 透彻】
◆第一步
学佛法就是要让这种模模糊糊的心非常清楚。
◆第二步
【宗】非常清楚还不够,还要让我们内心的活动过程和状态非常明确。
【因】如果我们知道真正内心是一个什么状态,知道内心的活动过程,但是不明确这个状态是对还是错,这个活动过程有没有问题,(是不够的)。
虽然清楚,但是我们不能下结论,就是不明确。
【意义所在】在对心相观察比较清楚的基础上,还要明白这种起心动念是正确的,这样一直往下用功,才会有信心、有把握,才不会迷路。
4.如何掌握自己的心?
◆第三步
【宗】明确够不够呢?明确还不够。
【因】今天认为现在这样的心相是好的,到了明天、后天,又一种心相出现,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所以在对内心比较明确的状态的基础上,对内心状态的认识还要非常深刻。
【意义所在】非常深刻,就是不会变化,不会浅尝辄止了。认识不深刻,说明只是认识到问题的表层,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核心。
◆第四步
【宗】深刻之后,要对我们整个心相非常透彻。
【因】大彻大悟,觉悟,什么意思呢?就是完全能够掌握自己的心。
5.大乘佛法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迷惑于事与迷惑于理的原因?
【喻】“大圆满觉,应迹西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得了主。
【认识现行】我们现在就是没办法为自己的心做主,不能自主,所以迷惑,所以我们的很多行为自己很难确定对错。
【小结】这些都同心所有关,我们只有对一种又一种内心状态了解得非常清楚之后,才能对整个心路历程了解得更清楚。
甲三、结合身心,现为教授
乙一、树立正见——看清心路
【究其根由】我们模糊,就是因为有二执,有二障。
【二执二障】二执:我执,法执;二障:所知障,烦恼障,由二执生二障。
【二空二果】怎么来破除二障呢?要靠二空。我空,法空。
通达二空才能证菩提涅槃二果,两种果报。
【宗】二空,是断二障、破二执、证二果的非常重要的行门,它不是讲道理的。
【因】它让我们一步步明了、清楚二障对我们的障碍,二执对我们的危害,(同时,对)二空的道理(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清晰、明确、深刻、透彻,然后,慢慢慢慢,我们才会转依,才会有涅槃寂静。
【树正知见】大乘佛法告诉我们的主要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知见,正确的知见。
【二执现行】我们迷惑于事,就会有我执;迷惑于理,就会有法执。
要么迷事,要么迷理;要么执事,要么执理,都是会有问题的。
6.为何诸法的缘起不通达?什么原因造成的?
【执着过患】只要有执着,都会有障碍;有执着,对诸法的缘起就不能通达。
【如理认识】一切法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有。
【反显】如果我们觉得离开了因缘,还有什么法的存在,什么果的存在,有一个法、一个果让我们去求、去证,这本身对法、对涅槃,对转依妙果的理解就出了偏差。
师兄分享:
大圆满觉:就是称释迦牟尼佛,佛是大圆满;我们称菩萨是圆满觉,称佛是大圆满觉。
应迹西乾:就是他应化在印度,印度在中国的西方。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都是赞佛的,佛的心、佛的肚量确实是包太虚周沙界,周遍恒沙世界,这是我们自己的真性,我们自己的本性。现在心量变得这么小,迷失了自己心性,才变得这么小。变小这就有灾难,如果能够恢复到之后,什么灾难都没有了。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心性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现在变成这个样子那就是罪过、就是错误。学佛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而已。只有恢复自性,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所有众生的问题。(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九十五 2008/5/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