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无题
流光溢彩映山河,天地入祥和。浮云追日披霞瑞,水长流,万丈吆喝。悦耳倾听风动,断崖草壑如割。
千娇百媚意难苛,月下美人遮。腊梅依旧香如故,此时记,午夜轻合。红酒挂杯滴泪,几行梦里相隔。
20170124 1:18
这张美照宛如仙境。
春节将临,一家人约定一起到保山龙陵的乡村邦腊掌那里过年。家人有假期,便带着老父亲先行一步,已经在邦腊掌住下了。这天他们上得山来,老父亲当天在邦腊掌用手机发出了这幅美景。
看图中蕴韵环绕,一派仙迹,大家还都以为这就是邦腊掌的美景,后来到了邦腊掌才知道,这其实是老父亲转发一位福建老友所发的美图。
触景生情,词在开篇首两句里分别用“山河”和“天地”,寓意了中华民族对“天下”的内涵定义。而文字描写出的“流光溢彩映山河,天地入祥和”的动人美景,与即将到来的春节祥和气氛高度相契、高度统一,为全词描画临近佳节时的心理感受铺下了一层温暖的色调。
表现一派祥瑞,词还尽情地调用了一种活泼灵动的动感情态。“浮云追日披霞瑞”一句,就集中了“浮”“追”“披”三个动词,和首句所铺陈的静态美一起,勾画出了一种动静相宜的意象图。
紧接着的“水长流,万丈吆喝”更是将与视觉相匹配的听觉系统纳入了进来。这样的场面是宏伟大器的,将一种祥瑞和美好洒向了四海。于是,读词至此,一种充满温馨、动感的电影画面就在读者的脑海里如意识流一样地演绎出来了。
词进一步丰富了影片的和声,此时此刻大家听到的已经远不仅是水流声了,还有随着那悠悠山峦清风传来的自然悦耳的美妙风动声,这何其不是天籁?“悦耳倾听风动,断崖草壑如割。”就这样,一幅壮美山河的便全景式地展现在了读者的心性之中。
上片描画了远山的呼唤,下片来到内心世界游弋。
这天,因为工作需要,人还留在昆明。参加完相关活动,回到家宅,只见月夜下,美人蕉等各种植物千姿百态,实在是“千娇百媚意难苛,月下美人遮。”
在小区内漫步,行到一处腊梅树下,但闻得腊梅暗香浮动,心中不自觉地回到了儿时家住丽江木府时的情景。当年木府内也有一株腊梅,也是这般香韵。
于是,午夜时分意难平,这随香漂动的乡愁瞬间便涌上心头。“腊梅依旧香如故,此时记,午夜轻合。”既是乡愁,就有追忆。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回想起当晚品过的红酒,那些挂杯的陈酿,咋又恰似行行泪滴,让人想起只能在梦里相见的故去亲人呢。“红酒挂杯滴泪,几行梦里相隔。”每当临近节日面对美景,思亲之情愫便不自觉地涌现。这样的心情,也似极了那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似乎已经无法言说。
全词上下两片,上片写白昼场面,下片话月夜相思,日月相合便构架出了一个整体的心路历程。
将上片的美好与下片的思愁融熔于一词,十分真切地再现了最为真实的心理活动,对比与反差相反相成,构成了一个真实的客观主体,让人品读起来觉得流畅无间,也使得词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真实自然,栩栩如生。
感觉词整体的情绪有一点点复杂,那么就用《无题》来命名吧,想来这样才会恰恰好。
(阿玛书于20170124)
风入松 无题
流光溢彩映山河,天地入祥和。浮云追日披霞瑞,水长流,万丈吆喝。悦耳倾听风动,断崖草壑如割。
千娇百媚意难苛,月下美人遮。腊梅依旧香如故,此时记,午夜轻合。红酒挂杯滴泪,几行梦里相隔。
查询 沐林人词鉴赏原创 关注
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即可自动收阅原创沐林人词
共享美好时光
如若相遇 唯有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