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10 ┃《好的经济学》,占上风的也可能是坏观念

读书10 ┃《好的经济学》,占上风的也可能是坏观念

作者: 漫读好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4-06-18 17:58 被阅读0次

好的经济学从一些令人不安的现实入手,根据我们已经了解的人类行为和其他理论进行推测,利用数据来测试这些推测,根据新掌握的一系列现实来改进(或彻底地改变)自己的“进攻路线”,并最终在好运的加持下得到一个解决方案。”

关于本书

《好的经济学》是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 · 班纳吉和埃斯特 · 迪弗洛继《贫穷的本质》之后新作,向读者介绍当下最优秀的经济学正在研究和努力解决的社会根本问题。

移民涌入一定导致本地工资下降吗?保护贸易提高关税是好主意吗?给富人减税会让经济加速增长吗?社会福利与救助政策就是给穷人发钱吗?

一方面,对于上述公众关心的移民、贸易、不平等、增长等核心经济问题,作者在本书中不仅分享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还对研究过程进行解析;另一方面,经济学家的专业共识与普通民众的意见往往存在巨大分歧,有时甚至截然相反,作者尝试通过本书重新唤起公众对经济学的信任。

移民涌入一定会降低本地工资水平吗?

移民问题在一些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里已经成为核心的政治问题,“对移民保持开放态度将不可避免地摧毁我们社会”的观念似乎深入人心。然而,作者在书中提供的调查显示,民众对移民问题存在巨大的误解。

人们对于移民问题的错误认知与政客的误导脱不开干系,例如,将经济学供需模型套用在劳动力供应变化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上,可以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移民涌入加大了劳动力供给,拉低整体的工资水平,从而让原本生活在本地的人变得更加穷困。

这个解释的逻辑推理很简单,让人们很容易理解,因此非常具有迷惑性,然而真实情况恰恰相反:国家或地区间的工资差异与是否有移民没有丝毫关系;移民似乎改善了自身和包括本地居民在内的大多数人的处境。

作者提供了若干经济学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移民情况的研究成果,其中戴维·卡德1990年对“马列尔偷渡事件”的研究论文第一次证明了供需模型无法直接适用于移民问题。

1980年4月20日,时任古巴最高领导人的菲尔德·卡斯特罗出人意料地放开对马列尔港的控制,允许国人自愿离开古巴。从4月底到9月,共有12.5万古巴人抵达离古巴最近的美国城市迈阿密,并且绝大部分都永久定居于此,导致迈阿密劳动力增长了7%。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或者只接受过极少教育。

卡德采用“双差法”对移民到达前后迈阿密原有居民的工资和就业率变化与美国其他4个相似城市居民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无论是移民到达后不久,还是几年后,这一对比都没有什么不同,没有证据显示“马列尔人”的涌入拉低了当地人的工资水平。

马列尔事件不是孤证,许多学者都对类似场景进行了研究,如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将大批拥有欧洲血统的阿尔及利亚人遣返回法国;1990年苏联取消移民限制后4年内令以色列人口增长12%;1910~1930年大迁徙时代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1994~1998年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涌入丹麦……所有针对这些大规模移民事件的研究中,都没有发现移民造成当地人受到负面影响的证据,实际上有些时候移民的影响是正面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2017年编纂的有关移民影响的报告(专家小组中既有移民政策的支持者,也有怀疑者)同样给出了类似的科学共识:“最近几十年的实证研究表明,当以10年以上的时间来度量时,总体而言,移民对本地人工资的影响非常小,这与新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1997年的发现基本上是一致的。”而讽刺的是,这丝毫没有影响美国两党对建墙还是拆墙斗得不亦乐乎。

最终占上风的思想一定是好观念吗?

类似的情况在不同领域时有发生,比如目前一些国家重拾贸易保护主义关税以应对别国在某领域的贸易优势,虽然不同派系的经济学专家们一直认为这并非好主意,但不妨碍提高关税的法案落地。

再比如为了应对经济的持续低迷,美国在里根和布什治下,将最高税率从70%下降为不到30%,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英国,最高税率从1978年的83%下降到40%,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所谓“里根经济学”深信增长是以不平等作为代价的,富人首先收益,而穷人最终收益,即“涓滴理论”,它是里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然而事与愿违,提高关税不仅没能对目标行业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伤害了其他行业;对富人大幅降税后,预期中的涓滴效应或扩散效应并没有见效,反而加剧了收入不平等,更加扩大了贫富差距。

正如作者所言:“最终占上风的思想可能是好观念,也可能是坏观念。……我们对付坏观念的唯一办法是保持警惕,抵制显而易见的诱惑,对它们承诺的奇迹持怀疑态度,质疑证据,对复杂性保持耐心,对我们知道的和能知道的事情保持诚实。

资源都能被有效地利用吗?

经济学家们常常基于一些假设构造经济学模型,比如市场运行完美,各类资源完全自由地流动,最终会流到最具生产力的地方,最好的公司会吸引最好的员工、最好的生产资料会用于效率最高的用途,资金应该贷给最优秀的企业……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错配现象普遍存在,比如由于预期错配,年轻人为了等待想要的工作而宁愿待业,不少公司却因招不到员工而苦恼;又如银行更倾向贷款给国有大企业,但生产率更高的中小企业融资却很困难……

书中提供了很多实际案例说明社会不同层面的资源错配,在国家层面更不可能做到完美,作者指出:资源错配是造成穷国之所以贫穷的部分原因。因此研究者对资源合理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展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仅仅在狭义的行业内重新合理分配生产要素,就能使印度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40%~60%,使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30%~50%。

最好的经济学往往是最不刺耳的

本书中,作者不仅介绍了经济学家对社会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一些专业知识,而且对作为社会科学分支之一的经济学应该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讨论。作者将经济学研究比作医学研究,研发新药的过程涉及灵机一动的猜测和仔细的测试,以及多轮改进,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才最终使新药面市。经济学和医学一样,基础学科的完成和核心思想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个想法才是工作的开端。

如文章开头说的那样,作者认为好的经济学,应该从现实入手,回归事实,不断与无知、直觉、意识形态和惰性对抗,保持诚实和警惕性,不能孤立地研究,需要持续与公众分享事实和方法。

结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移民、贸易、经济增长等问题,作者还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见与歧视、自动化与智能化对人类就业的冲击、贫富差距扩大、环境保护、政府信任、福利政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剖析。

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书中每一个章节所提供的大量事实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作者对经济学研究者的要求对普通人同样也有借鉴意义,即保持耐心、实事求是、警惕审慎,然后等待好运的降临

【预告】下期阅读:《剧变》

《剧变》的作者是贾雷德·戴蒙德,他还有一部广为人知的代表作:《枪炮、病菌与钢铁》。

2022年,中信出版社将戴蒙德人类史系列共5册著作进行了再版。我选择出版年份最近的《剧变》,下期与您共读!

相关文章

  • 是好也可能是坏

    文/书行影 01. 我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凡事斟酌再三,确认无误方会下手。如此,有利必有弊。不会因为匆忙急促造成悔不...

  • 第003讲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

    一、读书笔记 1、经济学家的好坏之分 坏的经济学家只能看到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的经济学家却能同时兼顾那些只能通过...

  • 第003讲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1、巴斯夏:好经济学家和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个,那就是坏经济学家仅仅能看到那些可以看见的后果,而好的经济学家却能...

  • 怎样的读书认字方式是有效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文中谈到孩子读书认字的观点,着实颠覆了我的观念。 我的认识可能是浅薄的,也可能是狭隘的。我想...

  •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一个好经济学家与一个坏经济学家之间的区别就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仅仅局限于看到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

  • 成本

    之前薛老师曾引述过巴斯夏的观点,好经济学家和坏经济学家的不同,那就是坏的经济学家仅仅能看到那些可以看见的后果,而好...

  • 读书的好与坏

    普通人读书贵在“杂”。 只读人物传记者,或者为着谋生读专业书的未免势利。希望从中获取谋生技能或指引的,凡事计较得失...

  • 育儿金句(二)

    引言 平常观念里, 多就是好的,少就是坏的,其实不尽然。 合算就是好的,不合算就是坏的,其实不尽然。 得到就是好的...

  • 是是非非

    坏的人挑起是非,好的人平息是非,也可能是好的人挑起是非,坏的人平息是非,有时候我们也一人分饰两角,即是那个好人也是...

  • 钱好也坏

    熬夜去挣钱, 伤肾且伤肝。 明知大风险, 非得来欺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10 ┃《好的经济学》,占上风的也可能是坏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gf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