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从樊登读书听来的,最打动我的部分是家长内心有匮乏,有恐惧,会在亲子关系中表现出来,比如对爱,🥀🥀不被爱的恐惧会让我们过分讨好孩子,很难和孩子订下规矩,容易心软,孩子的反应会被你当作是人身攻击;对冲突的恐惧,会让你无法坚持对孩子说不,无法忍受孩子兄弟姐妹间的矛盾总干涉其中,放任孩子,让他们使唤你,却又对他们怀恨在心。
还有对投入的恐惧,对独立自主的恐惧,对不幸福的恐惧,对觉得自己没用的恐惧,对失去控制权的恐惧,对平凡的恐惧,对短缺的恐惧,大人的这些恐惧,会让我们在对待孩子时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发展。
文中前三章的内容都是在反复赘述一个观点: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当孩子有问题时,要明白,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大人该通过这面镜子看看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我看过很多教育孩子的书,但都没有针对我家孩子情况的方法,但在这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我家孩子学习自觉,基本不用管,考试总前几名,不磨蹭,上学总是在催大人,嫌大人慢,但让我头疼的是说话不饶人,脾气大,总是把我气个半死。
我学过的沟通技巧在他面前根本用不上,他一发脾气我完全一下就炸毛,基本上都是两败俱伤。
但我从本书中意识到,我之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肯定是我内心有旧伤,我的自尊心比较低,害怕被训斥被责备,他表现出炸毛时我根本顾不得考虑他怎么了立马会把他当成敌对的对象,相互攻击,然后愚发不可收拾。
任何一个节点发生的事都不是因为那一刻,而是一段时间的积累。当孩子发脾气时,尤其频繁发脾气,就要考虑这段时间自己对待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孩子在经受什么,夫妻关系是不是影响到了孩子。孩子会模仿大人,也会经受压力,也会有不同成长阶段需要迈的坎儿,也会有自己的人生功课,也会有曾经内心创伤引发的情绪反应点,这些,不全是大人的错,也不全是孩子的错,如果只是敌对和争吵只会越来越糟。
面对这种情形,现场首先要静,不崩不乱,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要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他怎么了?他在经历什么?把他内心的焦虑语言化,看到他,让他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战,缓解他的匮乏感和焦虑感。
第三步,如果他口出狂言,出言不逊,可以说:你这会儿一定是被情绪困扰不开心了,否则你不会对我说这么难听的话。但你这样说,我很难明白你的意思,也会让我很难过。我现在会离开一会儿,给你一些空间,当你准备好冷静地和我讨论时,我们再继续聊。
第四步,尊重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的情绪,可以坦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不是向他发泄。离开是平静的离开,而不是赌气的离开。
我也发现了,孩子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像潮汐,他们都活在当下,只有大人才纠结过去和担忧未来。
孩子的问题出现时,你可以对自己说:又一个进步的机会来了。
就像打掉一个boss,就会掉落很多财富,等你去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