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践言学《四书》——《中庸》篇058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孔子说,这中庸之道,就像一条大路一样,本是日用常行,但是这大路上为什么没人走呢?
我知道这缘故。因为这个人啊,他必须认识理解这大道,他才能上去走。
聪明的人,聪明得过了头,索隐行怪,追新逐异,他的思想认过了,跑到中庸前面去了,他轻视这大道,认为中庸不值得重视,不值得践行。
那笨的,安于浅陋,他的思想认识达不到中庸的程度,不及,他看这中庸之道,认为这不是他做得到的,所以就不去做。
如此,这本来明明白白的中庸大道,怎么就不明白了呢?
因为知行合一,这道,总要走过才明白。
如今那贤能的人,他就喜欢显自己本事,他要另辟蹊径,他要特立独行,他不走这中庸之道。
那愚笨不肖的,他又安于卑下,做不到。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比如饮食一般,每人每天都吃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知道这其中的滋味。
这两句说的意思,直白明了。
就是两句话,大道理就这么简单,偏偏有人把它搞复杂了,聪明人觉得感觉它过于简单,就标新立异,另立学说,笨的人呢,又认为太难,学不来,学不会,直接放弃。
孔子说,知行合一,你只有按这道理去做了,才知道这道理,否则只是记得,而非晓得。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对哪怕最简单,最老生常谈的道理,我们永这都有不知道的地方,这才能戒慎恐惧,保持中庸。
今日关键词:索隐行怪,追新逐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