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父母老师就一再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恭谨,但是又有多少人在不该高冷的时候太过高冷了呢?
最近认识了很多新的人,我一般都会给新认识的说过话的朋友发上简短的“很高兴认识你blablabla……”,也算是一种礼貌吧。很多刚刚还和你聊的热火朝天的人完全不回复这样的信息,加完微信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明里暗里表明“你不是对我有用的人”。比如那天认识了一个某世界top3名校博士,一上来就觉得所有人都是他产品的潜在客户,当发现并没有这个机会的时候便开始扒住一个懂财务的小哥聊个不停,简直是要吊在他身上了。大家都是创业狗,回家后我就很有礼貌说了一句“很高兴认识你”,都说理工男情商低,但没想到创业的经历并不能增加这位名校理工男丝毫的情商,连一个“嗯”字都懒得回我也是呵呵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一些非名校mba和一些微信头像美过真人两三倍的姑娘们身上。
同样是微信上打招呼这件事,我前几天从一个群里加上一个素未谋面的做投资小哥,跟他不卑不亢地打了个招呼,很快地,他就回了一个“好的,幸会哇”。实话说,就区区这几个字,举手之劳,这个人的个人品牌就在受众心里建立起来了,你会觉得这人可信真诚(虽然是不是真的这样不能确定),以后有机会,你会真的希望和他合作。退一万步,你无论如何也不会和不回微信的人合作,连打交道都不会,甚至不会尝试再和他/她说上一次话。从此,这场相逢便有了永远不可能闭合的缺口。
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人的个人品牌、形象甚至口碑都能建立在“回与不回一条微信”之上,不明白对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谦虚真诚、不卑不亢的态度,缺乏长远的眼光,只追求一个人现在(at this moment)对你有用没有。比如上文提到的某些姑娘,她们来参加社交活动的最终目的可能是择偶,所以她们不在乎交不交我这个朋友,但她们没有想到交了我这个朋友我也许还会给她们介绍我认识的合适的男性哇。
这也让我想到很多企业,花大价钱砸广告做校招为了一个所谓的雇主品牌,而忽略了好的雇主品牌其实就是从一封拒信开始的。很多企业不理解拒信的力量,拒绝候选人的时候常常采用“悄无声息、石牛入海”的方式。一封好的拒信不但不会让候选人对公司品牌产生负面的印象,反而会让他/她感到“被拒是有原因的,这个公司有人味儿”。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申请了Linkedin(领英)的一个职位被拒,但她一点也不生气难过,她说因为她收到了这辈子第一封拒信!她甚至有些感动,一边把一勺冰淇淋塞入口中一边说:“Linkedin真是一家好公司!” 我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曾经找人内推Airbnb某一个职位失败,我收到的不是冷冰冰的回绝,而是一封虽然简短但为我度身定制、由hiring manager署名的拒信,上面列举了我不适合这个职位的原因,使我心悦诚服。我爱这种能得到回应的沟通,不管结果如何,都让人觉得这个品牌这家企业值得信赖。今后我的公司在拒绝每一个候选人的时候也会这样做,如果做不到度身定制一封拒信,那至少也要提供拒信,让沟通成为一个完整的闭环。
人和企业都一样,所谓品牌讲得就是一个口碑,别人说你好,即使你有哪里不好,你在别人心中还是好;但别人说你不好,你有一万个好,还是不好。为对方提供有回应的沟通,爱护自己的口碑,注重细枝末节便是建立自己品牌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