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丽这几天又开始胃疼了。
当她在微信里和静静聊起此事时,静静已经感觉到她话里的怨气了,每一句每一字,都在控诉孩子玩手机的事情,而且不断的悲叹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静静知道,教育孩子的事情,已经不能再秉承老一辈的教育方式了。因为这个世界连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在随着巨变的社会而发生改变。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甚至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一种陪伴,一种娱乐的源泉了。
可很多人也是谈手机而色变。因为过分依赖手机,很多人刷屏刷得忘记了时间,工作和学习,刷出了许多的欲望,刷出了许多的憧憬,也刷出了许多的瘾...一个大人都无法控制对手机的依赖,何况孩子呢?
静静面对手机屏幕,感受着斯丽的字里行间的悲愤和绝望。本来打算安慰她几句,可是这些安慰似乎杯水车薪。静静本来想帮助斯丽,可又能帮助她什么呢?
毕竟斯丽的经济条件比静静好多了,又从小在这个城市长大,身边不缺少亲友。而静静就不同了,她远离家乡,无依无靠,全凭一个稳定的工作在这里扎了脚跟,算起来境况也不怎么好。如果说帮助斯丽,有什么理由呢?
她们俩因为都是单亲妈妈,孩子又是同学,自然而然的就走得很近。渐渐的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当然两个人谈的最多的也都是关于孩子和自己的感情经历,其他的很少涉及。
而这两天,关于孩子玩手机的事情,斯丽也是心力交瘁。同时医生也嘱咐她应该住院了,因为检查结果不容乐观。但是她舍不得孩子,还是咬牙坚持着。
隔天,静静出于关心,又询问了斯丽的情况 。也许正在气头上,也许那股宁劲还没过去。她已经气到了没有说话的力气了。
她哭着说孩子跟她要手机,又是打她又是骂她...静静感到愕然,怎么会这样?静静接触过那孩子,小姑娘聪明漂亮又开朗,礼貌又大方,真的是人见人爱的小姑娘。静静记得和斯丽一起带着孩子出去旅游,飞机上一个乘务员,喜欢小女孩喜欢的不得了,給她糖果,还给她拍照。
怎么在家里,在她妈妈嘴里,就是这个样子?
静静总感觉斯丽一定是把问题夸大了,过去这阵子就好了。为了缓和母女之间的关系,静静邀请她们到家里做客。结果,斯丽因为生气没过来,只是让孩子自己过来。两个小姐妹自然高兴见面,毕竟放假了,想痛快的放松一下。
到了晚上,静静送孩子回家的路上,嘱咐孩子照顾妈妈,因为你们毕竟也不小了,上初中了,妈妈的身体很不好,需要你关心。大人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有时候也会犯错,但是毕竟比孩子有经验,所以遇事时,互相商量着来。孩子很乖的答应着,而且也若有所思。静静感觉不出任何不好的情绪,她就放心了。
结果转天,静静刚到单位,又接到了斯丽的信息。说她在艾灸的时候,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孩子抢手机没成,就一下子抓起艾灸罐扔到水里,对斯丽又打又骂。静静听着她的语音,心里也紧紧的。
静静问,把手机给孩子会怎么样。
斯丽说,那样孩子会玩到下半夜。她这几天生病,睡着后,一点半醒了,发现孩子还在玩手机。
斯丽坚持把手机没收,而且把路由器带到办公室了。接着说,孩子就是来折磨她的,真的想结束这一切。听着话里的语气,那是一种绝望。
每天上班已经把她的精神耗了一大半,回到家,面对家里的一片狼藉,她已无力收拾。还要面对一个美丽的小神兽,可能真得无奈又悲哀。
静静突然回想起两年前,斯丽在朋友圈里晒孩子帮她打扫卫生的照片,气氛多好。孩子高兴的擦着玻璃,她高兴的拍照拍视频。怎么画风变得这么快?
静静也接触过那孩子,没有可能把她与斯丽口中的孩子联系到一起。斯丽总说孩子像她爸爸,那个骗婚又无赖的男人,她越看孩子越像当年的爸爸,心里就来气。可那个男人从孩子几个月时,就已经离开她们了,孩子甚至不知道爸爸什么模样。
难道孩子像爸爸就不好了?
这件事,总不会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的简单。
静静觉得,斯丽的心里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孩子在人们心中两个模样,难不成人格分裂?
孩子在斯丽心中突然变了性质,静静真的不知道怎么劝慰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