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燕舞串场河 6
外婆老眼昏花,不知来者何人?女儿可心见此,悲从中来,连忙迎上前去,搀扶风雨飘摇的母亲,一声“妈妈!我是可心啊”!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刘敏母亲大名可心,其名乃外婆所起。可心小时,母亲带着她,孤儿寡母,艰辛备尝,屈辱尤深。母亲外柔内刚,脾性倔强,把自己所受的痛苦与屈辱深藏于心,从不对别人傾诉,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儿将来能幸福愉快地成长生活,切忌步己之后尘,心有所想,尽托女儿之身,因此起名可心。即心中万事如意顺心之意。
今日女儿一声呼喊,老人似从梦中惊醒,枯皱如树皮的脸儿微微抬起,昏花老眼,一刻不停地在可心与刘敏身上扫来扫去。确认是自己的骨肉后,两行浑浊的老泪直泻不停,尽情流淌,如坝决堤。上下嘴唇在不停地抖动,就是说不出话来。可心母女见状,连忙将其搀扶进屋。
老人年迈体衰,如风中残烛,飘忽欲灭。老屋也自然失去了昔日的风采。门前花残柳败,黄叶铺地,沙沙作响。院内青砖天井,绿苔斑驳,苍桑凄凉,昔日幽静而阳光明媚,浓阴而清凉送爽的小院已不复存在。
物随人走,人老物衰。何复如此悲惨之景?可心、刘敏触景生情,不由愧疚之心顿生。母女俩抱住一团,泣不成声,坐在老人床前。
可心烧了些开水,用调羹一勺一勺地喂着半卧半睡的妈妈。有了水的滋润,老人的口齿似乎清楚了许多。面色也恢复得显出了少见的光泽。
记得可心出嫁那年,母亲正值中年,风韵犹存,忙这忙那,为女儿的婚事操心费神,脚下生风。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母亲却依依不舍,心中空落落的,如失去了依靠,似有被抛弃之感。喜事临门时,可心见到母亲躲在一处,嘤嘤啜泣。可心见了一阵心酸,当这一天真的要离开母亲,离开这个陪伴她从幼年走到少年,直至待嫁的小小庭院,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她竟然幼稚地对母亲说,我那儿也不去,就在这里陪伴您。
母亲听了,笑了起来,可笑得是那样的尴尬,那样的笑不由衷。说,傻孩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生必经之路。愉快地去吧!妈祝你们幸福,白头到老,相亲相爱。有时间,常来看我,我也就满足了。何况这里还是你的家,是娘家。你要去的是婆家。娘婆二家都是家啊!
对于自已自由恋爱所谈的先生,母亲很满意。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最为母亲所喜爱接纳的是,他的憨厚、正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有主见,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从。这些也都是可心所喜爱的。
俩人在大学是同班同学,经常一起研究学业。可心以语文见长,不仅写得一手好字,如铁钩银画,有古人之风,又喜古典文学,潜心古书堆子,图书馆里一蹲就是一天不出。忘了一日三餐。此种学习精神亦常为老师和同学称道。
刘仁则以数学取胜。班上独占鳌头者,非刘仁莫属。
二人由相互帮助理解,攻克学业难题,而转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转而相依相恋,坠入爱河。
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毕业后,同分一校,一教数学,一教语文,相得益彰。比翼双飞。婚后生得一女,起名刘敏。
爱情的结晶,刘敏出生,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刘敏在教师家庭中出生,在学习氛围中成长。一场史无前例,碎了刘敏大学梦。身不由已奔农村。
说是刘敏插队寻亲靠友,倒也是实。刘敏母亲并无兄弟姊妹,刘敏则无舅舅之说。说来话长,只因老孙前明之弟孙前新,有一儿子名孙刚,在可心班上就读,可心以为孙刚是可造之材,尤为倾心辅导,孙刚因此成绩直线上升。孙刚之父孙前新对老师心存感激,时有登门,且带些土特产,可心毫无知识分子架子,与前新姐弟相称,可心大前新不足一岁,则为姐,前新屈称为弟。知青下放,不知刘敏分到何处,可心怕女儿步己后尘,因此上想到了离城不远的前新所在生产队。把女儿暂托付与老实巴交的孙前新。
可心与女儿刘敏见老人虽有好转,但三天两日未必能恢复如初,便略作收拾整理,暂住下来。
时已夜深,母亲口中嗫嚅不清,含含糊糊不知在说什么。可心与刘敏急急披衣,来到母亲身边,声声呼,仍听母亲如梦靥叙说。
可心忙侧身将左耳靠近母亲嘴边,方听母亲在默诵宋唐琬的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小时,可心听母亲吟诵此词数次。幼时不知,以为好玩,稍大后,方知母亲每逢孤寂悲苦时,常诵此词,此词伴母一生,不为过也。
此时的可心,知道母亲悲苦之至,更坚定了欲将母亲带走的决心。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