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学第二十四课

作者: 基督之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05:00 被阅读234次

    第廿四课 廿一世纪的教牧领导

    论及21世纪将会影响人类生活形态,最值得注意的思潮便是“后现代主义”。所谓“后现代主义”简言之便是对“现代主义”一种反动和拒绝。神学家艾伦(Diogenes  Allen)说道:“巨大的知识革命正在发生,其巨大的程度有如将现代从中世纪区隔出来一般。现代世界的根基正在崩塌,我们正进入后现代世界。启蒙时代(公元1600-1780年)渐渐推进原则,也是形成现代精神基础,如今正在崩溃中。”

    “后现代主义”象征一个“旧时代”落下,一个“新时代”升起。现正处21世纪之初,若能为教牧领导理出可行策略,将有助教会发展。在时代巨变之际,是否真有人能够为未来百年,教牧领导发展立有效之言?

    “后现代世纪”有几个重要原则:圣洁、异象和祷告。这几个原则是基本的、最重要的,是无关乎时代地域,只要是关于服侍神、建立教会,它们永远都是不可变的原则。但能够对“后现代世纪” 文化思潮,对人们生活产生改变影响也有多些了解,如同伟大兵法家孙子所说:“知彼知己、就能百战百胜”!

    从文艺复兴开始,人逐渐地跃升成为真实世界焦点,是“现代主义”所透出第一道曙光。到17世纪,建立在启蒙“人本主义”思想,透过科学方法与理性运用,建构一个和谐的生命整体。到19世纪工业革命进一步提供了工具与社会结构,塑造了现代化发展。这些工具与社会结构包括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官僚层级组织、现代化国家体制、以及根植科学知识现代科技。

    总归:“理性”和“组织”是现代主义两项最明显标志。对应于此,有神学教授为“后现代主义”下定义。如今我们正从现代化梦魇中,亦即从操纵人理性与对总体性的迷恋中觉醒。因此后现代主义的关键思想,就是对现代化“总体性”系统的反弹。于是“解构”成了后现代主义对抗现代主义的手段,也主导了后现代方案,这意谓对生活 “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现代主义范型乃寻求一个中心,但转移到后现代,根本就没有中心,只有多元可能性。后现代主义也同时摘夺理性主义王冠;理性和科技所导致非人性化社会,也在后现代思潮中受到无情反扑。

    因着现代高科技产业灵异节目充斥着许多电视频道,算命、风水和圣物崇拜更是社会醒目活动。再说主宰着世界电影工业的美国好莱坞,超自然、科幻或灵异内容的电影,成了新兴主流。这都是后现代社会重要表征:人们试图在理性和集体的意识外,寻求个别的、并超自然体验。其影响所及,也可在基督教会界转变看出端倪。有教会以会督或教团形式领导宗派,这便是教会界面对后现代社会中 “解构”现象主要表征。

    再则上世纪“灵恩运动”现象,或是结合着“苦修”和神秘主义,在世纪末复苏重现所谓的“灵修神学”,是后现代基督徒对“教条主义化”和“系统化”信仰一种超越理性外、个人经验化的追寻。21世纪教牧人员就不能像驼鸟一样不去理会这事实。这就是我们的事奉处境;它更是下世代基督徒成长的环境。我们无需歇斯底里地妖魔化后现代主义种种不合圣经之处,反倒当存着怜悯的心,将这视为不认识神的迷失者,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挣扎。

    我们当深信神是历史掌权者,使咒诅变为祝福,除祷告把教会交在神手之外,我们更有责任提供对应时代的方针及策略,有见识地无惧带领教会伫立时代洪流中。

    对应着后现代主义21世纪,这里提出三个教牧领导思考的方向:

    1.  “关系建立”取代“组织运作”

    “解构”既是21世纪不可抗拒潮流,若试图以“组织”来运作教会领导,并不算是有见识作法。使徒行传也提供教牧领导的发展蓝图。徒2章记载圣灵降临后一连串发生事情;我们除注意到使徒们能力不同外,当日也有3,000人悔改归主,最关键性事件应该是: 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合一、亲近和共享的关系。一直到徒6章,才开始有教会组织。这提醒我们,教会的形成是:先有美好关系,才形成有效组织功能。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纪登斯第三条路线理论中,提及政府改造时,强调“小而美、简而能”的作法。因此21世纪“小区域化”将是教牧领导重要方针;不论是宗派运作、或地方教会牧养,都必须往这个方调整。教派中有“小教区”或地方教会有“小组化”趋势。这种转变主要所关切是在空间、人数上,足让其中的人,彼此之间建立美好关系、有效率互动。“是朋友、才能同工;有好关系、才能同心事奉”将是21世纪教牧领导方针重要思维。

    2. “资源共享”取代“权力分配”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形态改变,“组织” 因应而生;这和规格化或标准化,大量生产必有条件。为了让组织有效运作,职位和权力便成了必要配置。但世上没有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组织;    组织>职位>权力也是极为合理设计。可惜人堕落后,往往在争夺职位以获得权力,忘记它们存在目的,要使组织能运作、有功能。

    此外教会团体乃彼此以信仰相系。这样关系可以是很坚固;也可以是非常薄弱。试图用“强制”意味职权领导来运作彼此步伐,并非聪明作法。彼此关系重点在于同行团契,并以爱和服侍为特征。关系建立应取代组职运作,那么“爱”和“服侍”是新世代基督徒团体中唯一值得羡慕的“权力”。

    现有教会谈增长策略无论是韩国、新加坡、美国模式都属“都会型教会”增长策略。至于偏远乡镇教会,却见日渐衰微,且是束手无策。有后来以邻近地区为主、超越教派,共享彼此资源,发展联合性事工,将是未来非都会型教会生机所在。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形成松散体制合作,以统筹或分享彼此资源,是必要措施。以彼此服侍为信仰基础,发展出教会和教会间,教牧人员和会众间,并会众彼此“资源共享”关系,将是21世纪教牧领导另一重要思维。

    3. “服侍成全”取代“管理监督”

    教牧应当注意到,真正复兴来到,不会只关乎几个人,或一两间教会。一个国家、地区属灵复兴来到,必然关于每位基督徒和所有教会的事。

    教会非政府,管理监督并不是我们存在目的。教会也非以营利为目地企业体,生意、业绩不是我们主要考量。我们明白神是透过教会,为能与基督一同为王,“成全圣徒”便是教牧事工中,极重要思考方向。为此基督吩咐门徒:为大的要像年幼的,为首的倒要像服侍人的(路22:26)。

    就算组织是教会发展不可避免过程,身为教牧理当成全其他同工;就像在地方教会功能,成全基督圣徒一样(弗4:11-12)。

    管理和监督很容易使教会组织官僚化,失去应有功能。因此“服侍成全”,应是21世纪教牧领导第三重要思维。

    我们面对后现代主义解构时代,不认识神的人在真理、权威和组织崩溃中,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但在寻求神引导中,我们可发现这新世纪前景是亮光的:在“关系建立”、“资源共享”和“服侍成全”方向上,得知如何在废墟中建立荣耀教会,就如同基督从死亡中借着复活大能建立教会一样。

    参考书目

    1.  张子华。《教牧生活与事奉》。良友圣经学院讲义。

    2.  苏文隆。《牧养事奉的艺术》。香港:使者,2008。

    3.  周联华。《今日教牧事奉的装备》。香港:浸信会,1987二版 。

    4.  陈道明。《牧师的圣职》。香港:福音团契,1991。

    5.  曾家彬。《羊圈内外》。台北:中信,1999。

    6.  张有光。《无愧的工人》。香港:宣道,1987。

    7.  毕德生着。郭梅英译。《建造生命的牧养真谛》。台北:以琳,2000。

    8.  司徒德着。汇思译。《传道人的楷模》。香港:天道,2000。

    9.  唐麦西等。《如何自我成长》。台北:中主,1993。

    10. 瑟格勒着。萧维元译。《教牧学要义》。香港:浸信会,1985。

    11. 多宾着。萧维元译。《更美教会的建立》。香港:浸信会,1987。 

    12. 保罗西达。《如何作个好牧师》。台北:中主,1995。

    13. 韦格伦着。黄罗燕明译。《服侍你的牧者》。香港:学生团契,2000。

    14. 阿得拉加着。蔡宝明译。《服事可以不流泪》。台北:以琳,2006。

    参考网页

    1. Andrew Chai 。《传道人如何预防耗竭》。

    http://www.aastation.net/2011/01/blog-post.html

    2. 陈季让。《“后现代世纪”的教牧领导方针》。

    http://www.thinkestland.org/modules/

    tadnews/index.ph?nsn=574

    3. 陈世钦。《浅论教会增长的圣经基础》。 金灯台71期。

    http://www.goldenlampstand.org/glb/

    readglb.php?GLID=07102

    4. 曾立华。《了解堂会、人际关系、持续装备》。

    http://www.cccowe.org/pic/20100122/

    04.pdf

    5.  kwanching1964。《牧养人的人际关系》。

    http://blog.yam.com/kwanching1964/

    article/21863797

    进深阅读

    1. Fisher, David.  The 21st Century Pastor.  Grand Rapids : Zondervan,1996.

    2. London, H.B. Refresh, Renew, Revive. Colorado Spring: Focus on the Family, 1996. 

    3. Tidball, Derek. Skillful Shepherds. Grand Rapids : Zondervan,1986.

    4. Peterson, Eugene. Five Smooth Stones for Pastoral  Work.  Grand Rapids : Eerdmans, 1992.

    5. Vanderwell, Howard. The Church of All Ages.  Virginia:  Alban Institute, 200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牧学第二十四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y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