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艺术之家简友广场
读白岩松《白说》(二十四)——用最真实的眼光看待生活,以及生活中

读白岩松《白说》(二十四)——用最真实的眼光看待生活,以及生活中

作者: 王自鹏 | 来源:发表于2024-01-13 07:59 被阅读0次

      今天阅读了白岩松《白说》的最后一个章节,这个章节的名字叫做《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这个章节讲了有关于白岩松自己的五个年份,第一个年份是1968年白岩松出生,整个世界都非常“乱”;第二个年份是1978年白岩松十岁,中美建交;第三个年份是1988年白岩松二十岁,他从边疆的城市来到了北京,他尝到了可口可乐、开始喜欢摇滚、商品的价格得到了放开;第四个年份是1998年白岩松三十岁,他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而且克林顿和江泽民的记者招待会以及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都是白岩松主持的;第五个年份是2008年白岩松四十岁,北京奥运会、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金融危机,当然还有让人悲伤的四川大地震。

      本来是谈梦想的篇章,不过我今天倒想谈谈现实,我自认为无论是怎么宏伟的梦想都离不开现实的基础。梦想来源于现实,并通过现实得以实现。

      “中国人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美国所有的美好,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我猜他们拿反了......”

      当我们不能真实地看清楚现实情况的话,很可能缩小或者放大观察的对象,还有常说的“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观察错了,思考想要正确似乎就变得遥不可及。

1900年前后,洋人登陆清朝的疆土,他们走到哪里就把教堂修建到哪里,洋人的教堂进来以后就大规模的吸引周边的百姓加入,承诺入教以后可以享受教堂庇护的权利,入教的百姓借助洋人的权势开始算计人家的土地,于是便产生了冲突。这是义和团产生的根源。

      义和团的前称叫做义和拳,是由梅花拳改名二来的,拳民们打的是“扶清灭洋”的口号。后来山东巡抚张汝贤认为其是乡勇,建议改为民团,于是“义和团”就敲定了名称。

      1900年,慈禧为了增加与洋人的谈判筹码,就没有对义和团进京进行过多的否认。慈禧代表的朝廷的默许给了义和团一种莫名的自信,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代表了朝廷的意志,于是更加的盲动起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呢?因为义和团没有认清当时的大环境和慈禧的意志,还盲目的以为代表国家剿灭洋人是正确的政治路线,但殊不知他们只是谈判桌上面的筹码。随着混乱的加剧,京城乱作一团,对于脱离了掌控的民间团体并非慈禧所需要的。

      最典型的证明就是,义和团入京之后和清军联合攻打各使馆,人数、武器全部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可就是久攻不下。为什么?我们看看朝廷在做什么,他们正在给被打的使馆送食品。一边轰轰烈烈为国杀敌,一边担心在想着别做绝了想留点余地。最后,义和团被联合绞杀,尸横遍野。

      为什么义和团会有如此的结果呢?有人说,是他们自己的原因:盲动、疏于管理、目标不明、计划不到位、执行力不足,等等。但其实这都不是问题的根源,其最大的问题是看不清事实:看不清自己被重用的真实目的、看不清政府的真实意愿。如果一个团队的价值不是自己的,是别人赋予的,那么这个团队也只能是鱼肉。

      如果说义和团的事情距离还是太过遥远,我们不妨看看最近正在热播的《繁花》,其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其可谓是时代的浪尖、都市的繁华,纸迷金醉。同样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后播出的《大江大河》却显得有些“土气”,很多观众觉得《大江大河》写的不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和乡镇就是有如此的差异,如果抛开这些差异去评价则会失真。不信咱们现在去看看另外一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连续剧《山海情》,恐怕你会更加的不适应,但是其描述的剧情确实没有错误,因为那是中国贫困的地方。

      无论是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情况,还是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事件,我们都要尽量地看清楚事实;用最真实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儿。没有一个真实的判断,很容易让我们迷失在自己的想象中无法挣脱,最后把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警醒我们要看清楚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实在是看不清楚,那就置身事外的去想一想;若还是把握不准,不妨问问“旁观者”。军师、谋士、顾问,不正是做这个用途的吗?

相关文章

  •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管什么事,在没开始之前总是觉得事情不容易。想得越多,越畏首畏尾,踟蹰不前。一旦真的去做了,...

  • 读《白说》白岩松

    重读《白说》白岩松 有一组沉重的数字:在当今世界,每25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每年因自杀死亡的人数高达80万,超过了近...

  • 白岩松: 真实如我,白说。

    这周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忙着618给二位老人家准备手机,但毅哥仍然没忘读书充电。 那么下面正式说说,毅哥花两个半小...

  • 读白岩松的《白说》

    文/小晓花 1.戒骄戒躁:大部分年轻人不是在失败中被打倒的,而是在成功中被击败的。顺风顺水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

  • 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和而不同,用包容的眼光和心胸去看待身边事物,生活更加美好

  • 《白说》读后感——制度

    春节在家看了白岩松的《白说》,主要是白岩松2010-2015年的公开演讲稿,以及后期作者再次整理时的读后感。《白说...

  • 跳出狭隘

    文/徐菲杨 跳出狭隘,用另一种眼光看生活只有跳出固有的圈子,用另一种眼光看待生活,我们才能打破狭隘,对生活有新认识...

  • 读白岩松《白说》有感

    1、"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虽然这句话主要针对的是记者,但平常生活中其实也需要大家做到。遇到不合理甚至违反公德的事...

  • 读白岩松《白说》有感

    提起白岩松,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央视新闻频道著名主持人,资深媒体人。前些日子凭借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解说,又火了...

  • 读白岩松《白说》有感

    近来内心无端地烦躁,坐立不安。于是,便希冀从书中得到释怀或慰藉。从昨天傍晚时分,便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许多文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白岩松《白说》(二十四)——用最真实的眼光看待生活,以及生活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yf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