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英仁 哇咔咔人生整理
3月开始陆续上线之前的整理反馈,由咨询客人提供,谢谢大家的信赖和支持
整理对象:5岁孩子妈妈
整理问题:孩子每次生病会担心孩子没了的恐惧和焦虑
持续时间:5年
整理次数:3次
整理方式:家庭关系系统排查+寻找根源+告别仪式
整理结果:摆脱焦虑和恐惧,对孩子生病能正常心态看待。
整理形式:微信
——分析问题描述:
孩子每次生病会很焦虑,容易发火,主要担心孩子会病着病着没了,这种焦虑和恐惧从孩子生下来到2018年2月一直存在,只要孩子生病这种焦虑和恐惧就会出现,平时无此感受。
最近一次孩子生病春节期间,妈妈感到无比的焦虑,开始狂吃东西,吃到自己想吐,控制不住发脾气。
主体:妈妈
恐惧对象:孩子
恐惧内容:生病会死亡
——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孩子一生病就害怕死亡,害怕的根源来自于两点:
第一个层面是孩子生病;
第二个层面是孩子因病死亡。
—— 找到恐惧的来源:
引导该妈妈排查家族里因病死亡的人,尤其儿童
引导该妈妈 排查自己经历的身边因病死亡的人
结果:经过引导该妈妈记起自己的邻居堂弟在年幼时因病死亡,堂弟的妈妈因经济条件等问题忽视了对堂弟的照顾,最终孩子由反复的感冒变成鼻炎到变成鼻癌,去世的时候只有14岁,对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不论什么时候一想到堂弟就流泪。
——整理相关经历及经历相应的情绪
通过教练式对话引导对方觉察事件及事件过程中自己对堂弟生病和堂弟病死亡、堂弟妈妈的态度等滋生出来的各种情绪。
第一种情绪:妈妈不称职的话孩子是会有生命危险的,这种焦虑担心在内心生根发芽了,在她做了母亲后,深怕自己变成堂弟的妈妈那种不称职的妈妈。
第二种情绪:目睹整个发生的过程中,她内心希望自己能够有能力照顾堂弟或者保护堂弟,不让死亡发生。
第三种情绪:因病死亡的恐惧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生怕自己的孩子变成堂弟,因生病照顾不周而导致不幸。
第四种情绪:对堂弟的可怜和同情演化成对自己的责怪,共情越位了。
——和不良情绪做断舍离
通过整理放下对堂弟去世的不安感,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一生的作业。
通过整理放下对堂弟妈妈的抱怨,堂弟的生病去世不完完全全是他妈妈一手导致的。
通过整理放下想成为堂弟妈妈照顾堂弟的越位感,保持每个个体和事件本身的界限感。
通过整理放下对孩子生病的恐惧感,生病是很常见的事情,生病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自己和医生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的病情。
——断舍离的仪式感
整理
倾诉
扫墓
告别
——整理结果
平静看待堂弟去世,只是一个远方亲戚去世了。
孩子生病不再焦虑,不再担心孩子会死亡
想起堂弟不会流泪
下图为咨询人发来的整理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