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朴素随笔
中华文明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二)

中华文明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二)

作者: 谢山河 | 来源:发表于2024-02-16 10:10 被阅读0次

                    历史书的真实性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驾车路过淇县淇河边的纣王墓,我下车围绕着石碑看了看,上面有伟人评价纣王的文字。“帝辛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的名声向来不好,周朝以后的史书,视之为“万恶无道”的人,究其原因,据郭沫若的分析,主要来自周武王伐纣时的两篇檄文式的文章,即《尚书》中的《泰誓》和《牧誓》,像后者说:“今殷王纣唯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兄弟不用,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这本来是为了兵出有名的政治宣传,所以郭沫若在《驳〈说儒〉》中说后人是“深受了周人的宣传的毒”。伟人大致说纣王是勤勉有作为的皇帝,这和我在教科书上看到的评价大相径庭。

        后来,我断断续续看过一些写商朝的文章,渐渐明白,历代新王朝为了自身的合法性,专门组织文人才子,篡改历史,丑化前朝皇帝大臣。

        崔杼连杀三位史官,春秋时期,崔杼杀了太史伯,又杀太史仲,而后又杀了太史叔。在先后死了三个兄长之后,排行第四的太史季接过了那杆记录真相的笔,崔杼威胁他,让他写齐庄公因病去世,太史季坚持如实记录,写下了“崔杼弑其君。”春秋时期史官是有骨气的,有职业保守,自汉朝“焚书坑儒”,这种职业精神坚持下来了吗?

        古往今来,今天的人们去审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历史,是通过《史记》、《吕氏春秋》、《资治通鉴》、《三国志》……人们奉为圭臬,一代又一代传承,至死不疑。其实稍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别的不说,单说大清朝整理编辑的《四库全书》,都经过删减纂改而成(有据可查)。马王堆出土的《德道经》对比当今视为确定无疑的中国哲学圣经《道德经》,有大量不同之处,而且有些文字思想差之千里。

        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待历史书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文明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by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