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094528/2aba442900a502cc.jpg)
真正让我们开始警觉并有所动作的,是11月23日沪指的低开低走。当我在当天晚上23点将要入睡时,把这则关心的新闻告知老张时,他立马腾地一下像打了鸡血一样查看了手中正在持有的股票,那几只股票还在前不久给他带来23%的净收益,当时的心情犹如看着自己亲手栽种的树苗茁壮成长,满心的喜悦,可就在他打开那瞬间,那几只股票已经造成他4%的净损失,于是,就在那几分钟的时间里,老张果断抛售了手里一半的股票。
而我亦是查看了下自己已经持有一年多的股票型基金,也毫不犹豫地坐到了电脑前,打开网银,点击下了“赎回”两个字,只是当天的收益得不到了,只能按次日的收益率赎回,到底能跌多少,我心里也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
其实我和老张这种快刀斩的果断,而且空前意见一致没有分歧的投资行为,并不是因为一时脑热,而是在上次偶然一次的职业危机大讨论结果中达成的默契。
因为身在国企的我们真切地觉得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钱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福利也在越来越少甚至已经消失。我本人供职于某国有银行,虽然只担任很基础的工作,但是接触的客户机会却很多,加上之前本身就是学会计的,多少养成了金融数据方面的敏感性。
如今银行息差越来越大,利润点被瓜分严重,自身也在努力寻求转型,而转型势必是带来一系列的矛盾,这些都无时不刻潜移默化地折磨着每一个曾经引以为傲的银行人。而在我接触的客户中,十有八九都会说自己没钱,问原因,近90%都会说在还房贷,约10%已经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唉!纵然开始觉得客户矫情,什么也不懂,但还是有时会默默安慰自己要原谅他们的无知。
但是久了,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是这样,最后,我悲哀的发现,其实原来最无知的是自己。客户的意愿指向就是市场的风向标,这是永远不争的事实,只是庆幸自己明白的还不算太晚。
当企业的绩效不断减少,考核不断严格,淘汰制度也近乎于残酷。于是压力山大下的我开始寻求新的工作机会,但浏览了一圈之后,还是彻底放弃了。因为工资高福利好的工作要求专业性极高,而普通的工作月收入去除五险只够我还个车贷,根本没任何意义!这种状态下,当初跳槽的一腔热血早已不知所踪。
那几天郁郁寡欢,愁眉紧锁的样子让老张看着实在摸不着头脑,于是有次趁着吃饭的功夫小心问我:“怎么了,这几天都不开心?”我于是把压抑了几天的苦水一股脑儿地全倒出来了,没想到他也有同样的想法!
既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就有了那次的探讨,大到股市政策,小到个人的消费习惯,我们都做了逐一的分析,虽然不能说特别专业,但整个经济链探讨下来,基本还是符合逻辑的,并且我们意外地发现,如今我们的处境,正跟当年日本十年经济萧条前的人们的生活,有着某些神奇的类似共同点!一样的房价泡沫、企业杠杆率飙升,一样的民众大批在悄悄失业,竞争危机仿佛盘踞在不远处的魔鬼,朝着安逸贪婪的人们虎视眈眈……
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个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但是最后达成的共识是,等手里的股票基金新一轮的涨幅就立马抛售。
果不其然,在23号那天沪指的受挫,我们相继抛售手里近75%的股票基金的决定是对的,一直到今天,原本那支一直稳中求好的基金已经从收益率21%跌至15%,而且仅仅只是两个工作日的时间。看来投资真的是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还句话是真的是理财真理!
而我毕竟不是专业的经济分析师,所以这样股市下跌的时候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将会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近大半年我个人预测数据都不会好看到哪里去。而政府会不会有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出口?是否有新的资本血液注入影响经济运行?产业的转型是否能在短时间之内成功,从而阻击住经济的跌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以上纯属闲谈,如有观点雷同不甚荣幸!)
网友评论